好的食材会说话 揭秘巴奴火锅匠心食材选控工序

“食品安全中原行”媒体采风团走进巴奴火锅中央厨房
1月9日,“食品安全中原行”全媒体采风团走进巴奴火锅,探访位于黄河北岸的巴奴中央厨房,实地察看巴奴火锅每一道食材的生产工序,见证巴奴掌门人杜中兵一直强调的“食材好,食才好”。
品美食,安全是考量的第一要素。“我们的食材不仅要让大家安全放心,还要美观、美味可口,每一道菜品都是精挑细选的,大家可以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走进央厨厂房,巴奴品牌总监靳程对采风团说。

杜中兵在座谈会上讲述巴奴的“产品主义”
据了解,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从2013年起,巴奴投资7000万元,相继在重庆建立了底料研发生产基地,在郑州、安阳、无锡建立了三个大型中央厨房,建立了生产、仓储物流及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为了保证菜品的健康和安全,巴奴的所有菜品均由中央厨房严格把关加工,实现从生产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巴奴郑州中央厨房,是郑州14家直营店的总后厨基地,承担着各家店面每天的原材料粗选和加工。
好火锅,火锅料要好。巴奴火锅底料的配方很复杂,为了最大程度把控产品,火锅核心原材料皆由董事长杜中兵亲自挑选。巴奴辣椒来自中国辣椒之乡石柱县的“石柱红”,特质是辣而不燥(不上火);花椒是四川的“茂汶大红袍”,色泽殷红,麻香浓烈……要选就选最好的,老杜从重庆、贵阳、云南等原产地严格筛选后,经过巴奴在重庆专设的巴奴毛肚火锅底料加工厂统一生产,配送至各地央厨。巴奴火锅底料仅供门店使用,不外卖,产量受限,因此投资几千万元的巴奴毛肚火锅底料加工厂被戏称“不下蛋的鸡”,而杜中兵因极致选材也被外界称为“变态式采购员”。
吃巴奴,毛肚是必点菜。毛肚是巴奴的招牌菜,也是吃货们津津乐道的一道菜,“七上八下十五秒”更是对吃毛肚的重新定义。众人说毛肚成就了巴奴,却鲜有人知道巴奴毛肚品牌背后的故事。

“食品安全中原行”媒体采风团走进巴奴中央厨房
15年前,巴奴火锅在安阳开张,那时老杜就要求食材必须安全放心。当时市面上90%以上的毛肚都采用火碱发制,这方法成本低,发制后的毛肚叶大饱满,但对人体健康有害。为了寻找一种绿色安全的毛肚发泡方法,老杜遍寻名师,最终,他找到了西南大学研究出的“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巴奴自主研发工艺流程和设备,从木瓜蛋白酶的浓度控制,到毛肚在酶解的温度,再到涨发时间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做到标准化,从而保障了毛肚品质的稳定性。
巴奴的很多粉丝说,巴奴的菜品一直在做“减法”,菜品从一百多种减少到如今的几十种。而在巴奴人眼里,产品的研发一直都在继续,老杜对新品的研发如痴如醉。“绣球菌” 长相酷似银耳,但比银耳营养价值更丰富,价格也比银耳高很多。刚发现这个菜品时,老杜很兴奋,但是一系列难题摆在了眼前。此前因不能从形状上很好区分银耳,种植有限,价格较高,而且大小不一,如何能标准化,如何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让老杜煞费苦心。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设计,“绣球菌”最终如花般绽放出现在玻璃圆筒内,成为巴奴一道经典菜。而刚上的新品红心土豆和笨菠菜正在延续巴奴的新品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