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点赞:探索超级黄金周河南亮眼成绩背后的“成功密码”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闫静静

近日,央视新闻1+1报道河南超级黄金周盛况,人民日报点赞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带动地方文旅发展,认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新表达方式,让历史故事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彰显中华文化之美,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节目取景地,则以诸多城市特色景观为载体,传播区域形象,客观上促进了地方文旅的发展。
超级黄金周河南成为“显眼包”
随着中秋国庆黄金周收官,各地旅游成绩陆续揭晓并被多家调查机构拿来对比,其中,河南在众多旅游省份中脱颖而出。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从各省接待游客人数来看,河南接待游客人数位居各省之首。根据河南文旅厅发布的消息显示,双节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8480.1万人次,旅游收入587.6亿元,接待游客为2019年的127.9%,旅游收入为2019年的117.1%。
小众“流量城市”备受青睐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等传统热门城市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洛阳、开封、徐州、南通、安阳等一批小众“流量城市”在超级黄金周中脱颖而出。
其中,洛阳、开封、安阳三地凭借十三朝古都、八朝古都、七朝古都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自然风光受到青睐。有网友表示,都想着“反向旅游”会人少点,没想到大家会在小城市“扎堆”。在洛阳明堂天堂,网友感慨一秒“穿越”大唐盛世。在开封清明上河园,不少网友调侃,清明上河园的人比清明上河图还多。
“流量”+“留量”打造文旅文创融合“河南样板”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称,在这片土地上,远古时期华夏民族在这里生存,炎黄子孙在此融合,可谓“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并把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全省实现“两个确保”的“十大战略”之一。
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加快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注入澎湃力量。

“超级黄金周河南文旅市场亮眼数据背后的密码很多,有八天最长假期的假日旅游消费拉动,有疫情之后旅游消费复苏的因素,也有文旅市场日益激烈的营销宣传手段提升,但这些都是外在因素,真正激发游客来河南旅游的核心内驱力在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特别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打造的国潮IP利用融媒体出圈传播,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一致好评。”河南省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兰兰表示。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人民日报第一次给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点赞了,202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影视光影照亮文明沃野(深观察)》,多次提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并指出国风、国潮之所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主流风尚,很大原因在于此类作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不断革新的媒体技术作为守正创新过程中的两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序列注入作品,又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沉浸式表达,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那么河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呢?对此,刘兰兰认为“文旅文创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多方联动、同向奔赴的结果。融媒体时代,文旅文创融合要在“流量”和“流量”上下功夫。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河南丰厚文化资源优势,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增强国内外游客对河南的了解;二是做好内容“引流”,加强文旅文创宣传,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资源与媒介资源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提升数字化赋能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三是提升“流量”变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带来的流量热潮要及时转化为游客“留量”和旅游收入“增量”,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加快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