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经济观察 数字背后看动能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纲举目张抓工作。这一年,河南经济走出了怎样的发展态势?透过几个数字,一起探寻河南经济的新旧动能转变密码。
▶“3”和“6”里的创新生态之变
在中原医学科学城,即将上市的血友病新药正在进行检测,这是新一代超长效重组八因子产品,它的价格更便宜,注射频率更低,治疗效果更好,将改写我国血友病的治疗情况。“入驻郑州航空港区,主要看重的是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平台优势,借助平台优势,聚拢了一大批同类的企业。”郑州晟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子甲表示。
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是行业熟知的定律。有了中原医学科学城提供的全链条服务,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有了勇闯“死亡之谷”的底气。美泰宝、鸿运华宁、晟斯生物等一大批创新药企纷纷落户中原医学科学城,一大批新药取得关键临床进展,逐渐步入收获期。
中原医学科学城管委会主任 秦新东表示:“我们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数字健康以及医学检验检测,这五大产业作为我们的主导产业,将中原医学科学城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医学科学的创新高峰。”
这一年,河南高位推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重点打造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技城、中原农谷为支柱的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北京理工、上海交大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相继落地,中原科技城在全国279个科技城中排名31位,省科学院研发实体39家,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5位院士受聘省医学科学城首席科学家,首批10个研究所入驻。中原农谷核心区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7家……
作为河南创新最具品牌标识的三足鼎立,有了从零到一的研发平台,也吸引了从一到一百的产业项目,这一年,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科创项目密集落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足鼎立的创新大格局让河南与人才双向奔赴。这一年,河南以院士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首次实现一次新晋6位两院院士。此外,今年河南全职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11人。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累计延揽优秀硕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4万人、本科以上人才28.2万人。
在新当选两院院士座谈会上,青年科学家刘俊国用6个前所未有表达河南对创新人才的渴求。“今日之河南重视人才的程度前所未有、引育人才的力度前所未有、延揽人才的诚意前所未有、支持人才的政策前所未有、服务人才的真情前所未有、营造人才创新的环境前所未有。”
“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全面起势,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带来的是河南创新生态之变。而高端创新资源要素的不断汇聚,一流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正成为河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不竭动力。
▶25%和80%
让传统产业“改头换面”
传统产业是河南发展的基本盘,但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2023年,河南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大抓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来看两个数字,25%和80%,看它们如何让传统产业“改头换面”。
25%,指的是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25%。
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是河南经济的基本盘,让它们“新”起来,就是推动这些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跨界创新、颠覆模式通过“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
产煤不见煤,是矿不像矿。如今在平煤神马集团,产业新型化,让一块煤变身尼龙丝、高性能纤维材料、衣服箱包、太阳能电池片、硅烷气等高端产品。集团靠卖煤的收益进一步下降到年产值的25%以下。
作为铝工业大省,这一年,河南不断在包装铝箔、新能源铝基新材料、汽车轻量化高端铝材料等深加工方向取得新突破,一块铝也实现了从论吨卖到论克卖。
其实,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非远隔万水千山。延伸产业链、开拓新产品、培育新业态,这一年越来越多的河南企业捅破了产业新型化的“窗户纸”。但如何才能“新”起来呢?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技术创新。
80%指的是传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覆盖率达80%。那么技术改造之后,对产业的发展能带来什么呢?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想让传统起重机变得更聪明,就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绿色低碳改造,卫华在长垣新建了1500亩低碳智能装备产业园,专注研发制造像一字型减速机这样的更高端精密核心部件。
从设备换芯到机器换人再到生产换线,这一年,河南传统产业燃起技术改造的热潮。数智赋能,河南今年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7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

12月22日,嵩县安沟钼多金属矿145万吨/年采选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4.75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4.88亿元,年利润总额1.03亿元,年税费总额1.1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40多个。 大象新闻记者 张超飞/ 文图
▶1923和80%新项目带来新动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先立后破”。2023年,河南着力推动以新技术、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1923和80%两个数字极为耀眼。
牵住项目“牛鼻子”,这一年,4期“三个一 批”滚动实施,1923个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新项目落地,其中80%为新兴产业。
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整车试车跑道也是每辆新车的毕业考场,现在每小时就有70辆刚下线新能源车在这里接受考核。看到了刚下线的新能源越野车,郑州比亚迪方程豹产品顾问 王君芳说:“这款车是在11月9日刚刚上市的新款越野车系方程豹的一个首款车型豹5,DMO,这个技术是在今年8月份刚刚公布的一个新的技术,目前整车核心零部件完全实现自主生产,上市72小时达到了上万台的订单。”
新能源汽车是河南汽车产业换道超越的主攻方向。随着比亚迪今年4月份首台车下线,零部件、动力电池、储能等项目也相继落地投产。短短半年多时间,产值已达285亿元。除此之外,宁德时代、上汽乘用车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相继开建,使得河南成为全国新能源造车领域的一匹黑马。
以“三个一批”为支撑,这一年,河南新签约项目中80%都是新兴产业,一个个引领产业发展的新项目相继投产,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布局发展新赛道。
龙芯中科(鹤壁)技术有限公司刚刚投产的第一条芯片封装生产线,一个晶圆经过在这条生产线一系列的切割、测试、研磨、抛光等工序,就变成了成品芯片。这条生产线投产以后,也填补了河南从设计研发到测试封装,全产业链芯片制造企业的空白。总经理郭瑞介绍:“我们采用的全部是国产化的生产设备,而且我们实现了全自动化,能够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芯片供应链,而且这个(芯片)价格会越来越平稳。”
除了弥补行业空白,这一年,河南聚焦主导产业加快补链,着力在关键环节、短板链条上引入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氢能产业是河南省实施换道领跑、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在以电起家的许继集团,技术人员正在对绿电制氢一体化调控系统进行优化测试。许继电气技术中心主任李贞介绍说:“在氢能产业领域,许继公司已经在源侧绿电制氢、荷侧余氢发电和网侧分布式制氢储能综合能源站三个方向完成了布局;今年1到11月,氢电耦合业务就带动新能源、一二次电气装备、储能等相关产品订货超过2亿元。”
新产业释放新动能,在河南,两年多时间滚动实施了10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共1.4万多个项目、超10万亿元的投资,不断加速推进全省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效率之变,不断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今年1到10月,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1%,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25%,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河南产业结构之变的重要支撑。
据《河南新闻联播》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