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城事关注

2023黄河考古论坛暨河南科技考古年会在郑州举行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大象新闻记者谷艳敏

12月28日-29日,“交融创新溯长河--2023黄河考古论坛暨河南科技考古年会”在郑州举行。考古专家学者通过学术研讨和圆桌论坛,共同探讨科技考古在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融合,提升河南在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水平。

“交融创新溯长河--2023黄河考古论坛暨河南科技考古年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黄河考古研究院承办。

河南独立开展科技考古工作始于2003年,此后,各考古科研单位先后成立科技考古研究室或科技考古实验室、购置科技考古专业设备、引进科技考古人才、实施科技考古科研项目,科技考古事业从起步逐渐走向成熟。

开幕式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截至目前,我省各考古科研单位共有科技考古研究人员56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8名,副教授或副研究员20名,博士40人,硕士12人。研究方向涵盖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分子考古、环境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玉石器检测、寄生物考古、数字考古、GIS与遥感考古等12个方面。全省现有2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和标本库的总使用面积约为2700平方米,大中型仪器设备100多台。10年来,河南已完成或正在进行30余项科技考古研究项目,组织召开5次国际会议,出版10多部科技考古著作。这5年,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超过100篇,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技考古合作研究关系。经过20年的发展,河南科技考古已取得显著成就,研究力量在全国省级考古单位中处于第一方阵。

科技考古在提高考古学研究水平、拓宽考古学前沿视野以及推动考古学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伟表示,当前,我省考古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我省科技考古力量要紧紧围绕当前核心任务、重点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文明探源研究、夏文化研究、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相关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上来,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传统田野考古赋能,为传统综合研究赋能。

另据了解,《河南科技考古提升工程工作计划(2023-2028)》已于2023年10月正式印发,提出了提升河南科技考古的五项工作机制、拟开展的两方面专项行动以及拟设置的若干重大项目,对于推动河南科技考古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河南省文物局正积极推动建立田野考古过程嵌入科技考古、科技考古专项课题设置、科技考古合作研究、科技考古仪器设备充分共享、科技考古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工作机制,助推我省科技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