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瞪羚”何以跳高行远?解密成长密码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大象新闻记者 宋雨 朱璐 薛博文/文 张新昊/图

瞪羚作为羚羊的一种,个头不大,但是跳得高、跑得快。“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培育发展情况怎样?瞪羚企业自身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如何帮助瞪羚企业向上跃升?1月17日,省科技厅企业服务处副处长李东永、洛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段学广、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吉岩做客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政企面面观》,共同探讨河南瞪羚企业发展新做法、好经验。
▶全省454家!中原跃起“瞪羚群”
瞪羚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发动机,能够加速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企业服务处副处长李东永介绍了河南省瞪羚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河南省瞪羚企业的培育标准:2021年河南省认定104家瞪羚企业,2023年新增的第二批瞪羚企业数量扩大至350家,全省瞪羚企业总数达到了454家,瞪羚企业数量的激增,反映了河南创新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特别是河南狠抓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通过一系列举措支持瞪羚企业“跑得更快”“跃得更高”。
李东永介绍,“瞪羚”企业的准入有10个必要条件:一是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注册时间3年(含)以上15年以下;三是申请认定的上年度销售收入原则上为5000万元(含)以上;四是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3%;五是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0%;六是拥有有效期内2项(含)以上I类知识产权或4项(含)以上知识产权;七是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这两年销售收入或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八是建有省级(含)以上研发环境;九是按照规定完成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十是申报当年及上一年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等不良行为,未列入社会信用黑名单。入选瞪羚企业将得到优先承担省重点研发专项的支持,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不低于100万元。同时,在科技金融、创新创业大赛、研发活动全覆盖、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省级研发环境等方面也将得到优先支持推荐。
▶势能强劲!“瞪羚”领跑新赛道
身为瞪羚企业的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是中科院自动化所与中科(洛阳)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研究院共同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吉岩表示,中科慧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从研发、中试到量产的跨越,进入高速成长期,关键是聚焦人工智能、工业视觉等“风口”产业发展领域,积极搭建创新环境,着力以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此外,公司还通过与高校、研究所共建研发环境、实训基地、项目申报等形式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探索。
通过强化与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稳定合作,共建中科院工业视觉智能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工业外观精密检测联合实验室等研发环境,企业在复杂光学成像、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等细分研究领域,保持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抢抓洛阳市打造环境型创新城市的机遇,积极融入科技产业社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更便捷地获取丰富的创新资源。
▶瞪羚企业背后的“成长密码”
这些年,洛阳围绕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洛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段学广分享了支持企业创新的洛阳经验:一是依托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载体培育创新源头企业;二是落实研发费用减免扣除、兑现企业奖补补助政策,真金白银投入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创新;三是把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完善人才申报机制,推动建立全省首只人才基金运营;四是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洛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4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五是举办多次创新创业大赛,完善创新试点,协调解决问题,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后,基本上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得到了验证,这类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人才、环境、项目等支持助力。未来如何帮助瞪羚企业跃升?段学广表示,一方面支持企业抱团发展,支持由创新能力突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高等学校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另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出台了《关于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洛阳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洛阳市资本市场发展专项奖补办法》等政策,帮助瞪羚企业等优质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等方式,缓解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加速企业快速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