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特色产业“玩”出新花样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大象新闻记者 陈松 李文峰 张蕾/文 陈松/图

许昌市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以“小而精、小而特”的农业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3月5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对话民生》节目邀请许昌市副市长赵鹏、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水根、长葛市市长张晓丽做客直播间,畅谈许昌遍地开花的乡村特色产业如何把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传统与现代融合 新业态蓬勃发展
许昌市农业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花木、蔬菜、中药材和烟叶是四大传统产业。其中,花木种植面积达7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蔬菜面积稳定在60万亩,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菜篮子;中药材面积达到50万亩,是全国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烟叶面积稳定在15万亩,是我国浓香型烟叶的典型代表,被誉为“烟叶王国”。除了传统产业,许昌市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业态,如禹州的钧瓷、长葛的蜂产业、鄢陵的辣椒等,产业类别丰富。
依托胖东来的品牌影响,许昌市深入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以乡村旅游为引擎,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许昌市副市长赵鹏介绍,目前许昌市已打造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十余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集生态观光、旅居康养、农事体验、非遗民俗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体系。2023年,休闲农业投资总额达到26.4亿元,接待游客2102.5万人次。此外,许昌市还培育了禹州市张家庄槐花节、刘门柿子节等30多个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品牌,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产业链的完善。
截至目前,许昌市拥有1.6万余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51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底,许昌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22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75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3∶1,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许昌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示范村镇引领 “一村一品”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许昌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示范村镇不仅成为乡村特色产业的璀璨明珠,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水根在节目中分享了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一条龙的生意经”。霍庄村被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主要从事舞狮、龙灯、戏服等传统社火戏具的生产与销售。全村2300余人参与生产加工,每天有3000余件货物销往全国各地,占据了长江以北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一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2000余人的就业,还连续5年实现了1.2亿元的产值,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村一品”拓宽乡村致富路。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在柿子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村里大力发展柿子种植与深加工,培育出20多个品种,开发出多种柿子产品。如今,刘门“柿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周边4800多亩的柿树种植,实现产值15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去年,刘门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12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在许昌市像霍庄村、刘门村这样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有22个,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富有“蜜”方 长葛打造全国蜂产品高地
目前,长葛市拥有蜂产品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基地。长葛市市长张晓丽介绍,长葛市对蜂产业的源头把控极为严格。通过培育壮大养蜂户、加大蜜源种植面积,长葛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00万亩的绿色蜂产品原料基地,养蜂群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万群,确保了蜂产品的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
在蜂产品供应方面,长葛市的两万多名收购大军及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牢牢掌控住了国内大多数蜂产品原料购销业务。他们通过完善的购销网络,保证了长葛市蜂产品加工企业的货源供应,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围绕蜂产品的精深加工,通过建立功能型蜂产品加工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长葛市成功研制生产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剂型的蜂产品制品。
伴随蜂产业的繁荣,长葛市的蜂机具加工业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打造蜂机具专业村,长葛市的蜂机具产品“卖全国、卖全球”,成功戴牢了“全国蜂机具之乡”的桂冠。
▶重塑“华夏药都”
禹州力推中医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
通过强化药材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和优化服务市场,许昌市已构建起一个涵盖基地、市场、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的中医药发展体系。
在提升药材质量方面,许昌市注重中药材道地产区的环境保护,推广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模式。禹州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年产5.5万吨,并拥有36种传统道地药材。其中6种药材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1个品种入选河南省道地药材目录。
许昌市副市长赵鹏介绍,为扩大产业规模,许昌市遵循“抓中间、带两头”的发展思路,挖掘和传承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推动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研发与产业化生产。
在服务市场优化方面,许昌市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和综合服务设施,推动中药材交易的高效化与国际化。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成为全国17家重要市场之一,年交易额高达4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