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城事关注

这个暑假一定要走一趟北京中轴线!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中轴线鸟瞰

北京中轴线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北起钟鼓楼,一路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的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小编收集了一些“北京中轴线”的图片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钟鼓楼

● 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

● 明清时期,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

这是7月16日在鼓楼上拍摄的钟楼

万宁桥

● 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建。

● 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

● 其位置及功能历经7个世纪始终未变。

市民在北京万宁桥上拍摄雪景

景山

● 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

在此处人工营造了景山山体

● 景山整体建筑顺应山势并以中轴线居中对称布局

形成了严谨的景观秩序。

2024年2月21日,龙年初雪后的景山万春亭

故宫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步建成。

● 1924年,清皇室搬出故宫。

●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故宫航拍

社稷坛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

● 明、清两代,社稷坛是祭祀

社(土地)与稷(五谷)的场所。

● 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

古代皇家祭祀太社和太稷的祭坛。

2024年7月16日,社稷坛与中山堂

太庙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

● 是明清两代皇家祖庙。

● 太庙与社稷坛的对称格局体现了

《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2010年4月23日,太庙

天安门

●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

● 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也是明清时期颁布诏令

及现代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

● 见证了两千余年王朝统治的终结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

正阳门

●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

● 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正南门,

● 是兼具防御和城市管理功能城门建筑群。

正阳门城楼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

● 将精心布置的城市建筑群和公共空间

连为一体的重要纽带,

● 是明清两代国家礼仪活动的必经之路。

2020年6月27日,居民在南中轴线珠市口段御道上纳凉聊天

天坛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

● 天坛与先农坛以北京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

●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

天坛祈年殿

先农坛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

● 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之所。

2024年7月17日,先农坛神仓

永定门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

● 曾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

● 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

2019年9月23日,亮灯后的永定门和满天烟花交相呼应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新京报等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

以上景点你都去过哪几个?

对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你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