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秀”到“双花齐放”,河南首次两区上榜全国百强区

综合
关注来源:河南24小时
城区强,则城市强。日前,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郑州市金水区、中原区上榜,分别位列第18名、99名。中原区的首次上榜,让河南上榜数从“一枝独秀”变为“双花齐放”。
全国百强区延续“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大于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研究机构对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902个市辖区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最终形成2024赛迪百强区。
评价指标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和23个二级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区首位度、城区贡献度等)。

半年GDP突破千亿元,金水区再次“登榜”
2023年,金水区GDP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58亿元,在全省率先迈入“两千亿元俱乐部”,实现历史性跨越。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总量完成1106.6亿元,增长3.2%,对全市贡献率10.1%,位居郑州市内六区第一,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金水区着力构建元宇宙、软件及元器件、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零售新消费5条重点产业链,新认定2家全市先进制造业“链主”,总量达6家;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45.3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市35%。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金水区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大比拼,上半年签约优质项目236个、总金额428亿元;新开工省、市、区重点项目42个,累计完成投资331.2亿元;引进王府井创新商业中心、苏宁MAX商业中心等高端商贸项目,8大商圈月均客流量超1300万人次。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金水区完善“1+N+X”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构建创新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晋级全国创新百强区第7位,为当好全市“火车头”提供了强大动能。
目前,全区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科技型企业2645家、科技类企业4.5万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39家,汇聚软件企业1.1万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800亿元,今年新增市场主体约3万户,总量超过35万家。

抓投资、促消费,中原区首度“破圈”
2023年,中原区生产总值完成830.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6.7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增长势头强劲。
“项目为王强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GDP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的强势带动。
投资领域,中原区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去年4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2%,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93亿元。
此外,总投资50亿元的麦德龙购物中心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深圳优必选项目以及永耀绿色能源、赛维尔生物科技、中机智慧(河南)科技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大健康等领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消费方面,中原区持续推出系列促消费措施,去年发放消费券2200多万元,释放零售商品、汽车、家电等消费潜能29亿元;打造“一路四街”特色商业街区,形成西部城区消费新场景、新品牌,万达金街全年客流超2000万人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
“中原区正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还可以为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新涛建议,中原区要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城区人才聚集的优势,引入、培育更多产业的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进驻,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