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城事关注

这几家博物馆,不去后悔一辈子!一起去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河南博物院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9:00-17:00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8号

▍必看国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云纹铜禁

✏️简介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本馆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院区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馆藏&展览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的基本陈列是最精华的,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01 云纹铜禁

(图片: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青铜礼器,纵长约131厘米,横宽约68厘米,高约29厘米,重94.2千克。1978年河南南阳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器呈长方体,底部中空,由禁面及四周侧壁组成,壁厚不足5厘米,禁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面,面周围及四壁均以内外多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盘绕而成错综复杂又玲珑剔透的镂空云纹;禁体四周有12条龙形怪兽,兽有大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攀附于器壁之上,作窥探状,有欢跳欲活之感;底座四角为12个首饰高冠,昂首吐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足承托器身,构筑起铜禁的庄严与神圣。

(图片: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造型奇特,纹饰细腻繁缛,工艺复杂精湛,其铸造工艺中使用的失蜡技术与焊接技术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实物例证,它的出土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青铜器及楚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对研究我国古代科技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庚寅去吴西适楚,秋晚孤舟泊江渚。曾经的国度暂时如烟般消散,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回望那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朝代,因为那里留下了强大民族千古不衰的延续。

02 “妇好”鸮尊

(图片:河南博物院)

鸮,也作鸱鸮、鸱枭,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它给先民们一种勇猛、威严之印象,人们对它极强的战斗性加以崇拜,有躲避兵器伤害和防避兵灾的神秘力量,《韩非子》中有写:“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

(图片:河南博物院)

“妇好”鸮尊,商代晚期青铜器,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1975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鸮尊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鸮颈后有鋬,头部后面开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形的口,上面有盖,盖前端有一站立状的鸟,鸟后有一龙。

鸮尊器身饰有繁缛纹饰,喙的表面和胸部饰蝉纹,颈两侧各饰一身两头的怪夔一条,两翅前端各有盘蛇一条,颈后部、盖面饰饕餮纹,鋬下、尾上有鸱鸮一只。妇好鸮尊器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

“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作器者把丰富的想象与合理的夸张相结合,巧妙地以动物为题材,塑造成实用礼器,既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有艺术地概括处理。鸮尊生动的造型、繁缛的纹饰,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罕见的艺术品。

郑州博物馆

✏️简介

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7月,是河南省内成立最早的地市级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约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20多个门类,尤以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石雕、历代瓷器等最具地方特色。

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位于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核心区,文翰街9号,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2米,为全国特大型博物馆。馆内有21个展厅,规划各类展览20个,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厅。其中,3个基本陈列郑州通史展,全景式展示郑州历史发展脉络,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专题陈列分为文物展和文化展两类;4个临时展厅,可承接多种大型展览。

馆藏&展览

01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铜鼎口似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圆拱形外槽式双耳,两耳略向外张,内侧素面,外侧耳槽内有一道圆拱形凸棱纹;斗形方腹,平底,下附四个圆柱形空足。腹部饰带状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用宽线条构成,目鼻凸起,类似浮雕;乳钉纹呈带状饰于鼎腹四隅和下腹部。鼎腹壁和底、足间有烟熏痕。该鼎造型宏大,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极大地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02 白衣彩陶钵

仰韶文化 郑州白庄采集 高21厘米 口径25.5厘米。钵敞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敛,小平底。泥质红陶制成, 肩腹部彩绘装饰图案。装饰图案先施一层白色陶衣,然后用褐彩描绘出三组方连图案, 图案由圆、方、月牙等相互叠错, 黑白对比强烈,极富有装饰性和节律美。

洛阳博物馆

✏️简介

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

馆藏&展览

01 唐代 金银平脱花鸟铜镜

工艺繁复精美,直至今天仍然光彩夺目。通体呈葵花形,内外用金银片捶脱而成。外区四只展翅环飞的衔绶弯凤羽翼舒展,间饰花鸟飞碟,内区绘有“吉祥三宝”之一的宝相花八朵,整体繁丽复杂,颇具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格。

科普时间:什么是金银平脱工艺 ?

金银平脱工艺是唐朝的一项目创新,将金银融化,制成箔片,并剪镂成各种花纹。然后将金银箔片贴于漆器表面,再涂上两三层漆,待干后研磨,让漆层下的金银箔片显露出来。最后,形成与漆底在一个平面上的装饰纹样。所制器物因造价不菲而仅为上流社会享有。唐代的金银平脱器物因表面富有金银光泽,精美奢华而价格高昂,耗费金银无数。这使得以铜为胎的金银平脱器物存世极少,现存世主要是一些青铜镜,国内外金银平脱镜仅有10多枚,大多制作于唐、五代时期。

02 北魏泥塑佛面像

这尊泥塑佛面像1979年出土于洛阳偃师龙虎滩村北魏永宁寺塔基之中,残高24.5厘米。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与佛教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直观地反映在了佛教造像中。这尊佛面像一改当时秀骨清姿的艺术风格,而是呈现出圆润丰厚、雍容大度的超凡气韵和特质,佛像面部丰腴,鼻梁挺直,嘴角微微上翘,正是北魏时期佛教已趋向本土化,最终成为人们精神力量和审美理想的艺术体现与现实写照。

开封博物馆

✏️简介

开封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8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雕刻、石刻、货币、玉器、漆器、服饰及杂项等十八类。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开封市博物馆1962年3月成立,原址位于三胜街,是在河南省博物馆迁往郑州后的原址上筹建起来的。1986年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湖畔扩建新馆,1988年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开封文化事业的一大盛事。这些年为促进开封市博物馆事业的继续发展繁荣及开封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2014年3月开封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3月对外开放。开封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开封新区五大街与六大街之间的郑开大道北侧,中意湖东临,总建筑面积54286平方米。建筑总体平面设计突出北宋开封城三重城格局特点,由外围、环形内院和中心主体三部分组成,造型遵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原则,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体现出宋代建筑组群的建筑特征。

殷墟博物馆

✏️简介

殷墟博物馆(殷墟研究院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地处洹河西岸、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洹河之间的狭长地带。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博物馆建于2005年,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建筑,高8米;地面以上1米,地面以下7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1800平方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从平面上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约4000件套。

中国文字博物馆

✏️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2007年11月29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简介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滨河北路与新伊大街交叉口东100米 ,用地面积约47.7亩,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是一所地方专业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2018年,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2022年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截至2022年5月,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收藏大运河相关文物约400件(套)。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简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始建于2017年6月11日,建成于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斟鄩大道1号 ,占地面积24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有5个基本展厅,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据2020年4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官网显示,博物馆内共有馆藏文物2089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

馆藏&展览

01 乳钉纹铜爵

夏代礼器,1975年二里头遗址出土。高26.5厘米、总长31.5厘米。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钉形短柱,腹部凸线列乳钉纹。其长流尖尾,清逸舒展,造型夸张,形态修长,极富美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

02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夏代礼器,1984年二里头遗址出土。长16.5厘米,宽8-11厘米。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无一松动脱落。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可见,系于主人胸前,应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

这些博物馆你都去过哪些?

哪件“宝贝”让你一眼心动?

赶快在评论区告诉大家!

图文综自:一机游河南服务平台、开封博物馆、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