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校飞至寻常百姓家门口集团化办学的“河南实践”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大象新闻记者 高冬丽 李晨昊

在河南,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多彩社团课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社团活动,让校园生活更多彩

丰富的校园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集团校既有相同基因,又保持各自的发展特色

联盟学校不断发挥自身特长,致力内涵发展

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增添了校园活力
三门峡灵宝市尹庄镇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王君可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因为这里的社团很多,正好有她喜欢的编程社团。
新乡市获嘉县徐营镇东晟小学老师乔媛媛现在已经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从零经验到快速适岗,是跟岗学习带给她的成长。
…………
他们是河南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红利的“受益者”,也是集团化办学成效的真实写照。
当优质学校从“单兵打仗”变为“集团军协同作战”,这种“聚合效应”让更多名校、强校的种子在中原大地扎根。当越来越多“名师”“名校”飞至寻常百姓家门口,更多孩子也享受到了河南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红利。
○不破不立的“抱团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教育领域改革创新亦如此。当“有学上”成为现实,“上好学”的愿望更加强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做大“蛋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
河南,人口大省,教育大省,配套措施及政策体系也在逐步健全——
2020年6月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豫发〔2020〕13号),明确提出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
2021年,省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将“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列入2021年改革任务台账;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1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的通知》(教发规〔2021〕165号),将其列入2021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台账,要求各地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
2021年12月,全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研讨会召开,进一步推动河南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
…………
当集团化办学的“集结号”一次次吹响,河南各地也纷纷发起“冲锋”。
在郑州,经历了2010年学区制改革、2013年优质资源倍增工程和2021年市级统筹、区县主导的集团发展新阶段三个发展历程,较好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2021年,郑州市委、市政府扛稳抓牢“双减”试点责任,努力优化教育布局、助推优质均衡,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郑州市深化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县(市)持续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全力打造郑州市集团化办学良好态势。
在灵宝市,集团化办学理念清晰、模式丰富:联盟型教育集团聚焦整合优质资源;紧密型教育集团聚焦扩大优质资源;项目型教育集团聚焦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乡市,打造了新乡市十中“一校三区”、新乡市育才小学“一校六区”、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品牌,同时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在原有合作办学的基础上,采取县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乡域间优质学校、中心校内部学校等联合结对的方式,实行三级三层联动。
在河南,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任何改革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集团化办学接踵而来,强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城市学校带乡村学校,不同样态的“集团化”为薄弱学校发展的“高起点”和“新起点”提供了可能。
齐心协力,握指成拳。他们也深知,“集团化”想“全优”,优秀师资共育是提质增量的关键环节。在河南,不少教育集团牢牢牵住了这个“牛鼻子”。
10月29日,在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优质课比赛现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西悦二小五年级老师田文倩正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分段计费练习。像这样的比赛,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每年都会举行,只要发现教学中的难点,都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当天没有课的集团内的老师都可以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聚焦教师素养提升,建立了“1+3”研修体系。其中“1”即集体教研,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师备课、上课质量;“3”即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毕业年级研讨会、中招命题研讨会等大型研修活动。教师发展共同体由集团青年教师组成,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每月开展一次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进步。
新乡市获嘉县建立了编制核定、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有利于集团化办学工作的人事制度,吸引和鼓励干部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并建立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双向交流制度,确保每年10%的专任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2022年8月,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老师王敏被委任到集团校——获嘉县第二初级中学支教,彼时,获嘉县第二初级中学刚建校,王敏在获嘉县第二初级中学担任七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以及七年级年级长,通过对年轻教师的帮扶,不少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了起来。
新乡市获嘉县徐营镇东晟小学老师乔媛媛刚参加工作时,零经验的她在集团核心校凯旋路小学进行了跟岗交流。
“我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她说,虽然她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但是她还会定期到凯旋路小学跟岗交流、观摩名班主任工作室等,这也让她在班级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当“学校人”转变为“集团人”,当更多优质教师的“血液”在集团内成员间流动,不断弥合的是城乡教育的鸿沟、强校弱校的差距,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水到渠成。
○“名校+”下的百花齐放
集团化办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名校的办学理念“复制粘贴”,而是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是“名校+”下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新格局。
“培养真正的人”,这是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的育人目标。“我们希望从57中走出去的孩子,是心中有大爱、眼中有光芒、肩上有担当,胸怀国家、放眼未来的大格局的人。”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五十七中校长孙岩梅说。
在“以真育真,积极生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东校区和南校区分别孕育出了“真教育+生命教育”“真教育+全人教育”的校区理念,形成了价值融合、逻辑自洽的集团办学理念群,引领各校区并肩共进。
在灵宝市第四小学教育集团,联盟学校不断发挥自身特长,致力内涵发展,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实验三小的书法特色教学特色鲜明;朱阳一小的童诗教学成效显著;朱阳二小立足红色文化,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豫灵镇中心小学,努力创建省级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国家级整本书阅读科研实践基地等。
“就地取材”,发挥驻新高校资源优势,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这是新乡市的探索。2023年4月23日,新乡市委市政府与河南师范大学签订《基础教育领域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将封丘一中、新乡外国语学校、牧野区荣校东路中学等3所学校挂牌为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从河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遴选基层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人员选派到3所学校担任校长职务,6月份,封丘一中、新乡外国语学校两位校长到位履职。同时,确定全市20所中小学成为河师大基础教育集团首批成员学校。
当集团校既有相同的基因,同时又保持各自的发展特色和独立性时,家门口的学校也越来越受学生认可:
灵宝市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冯佳果儿说,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学校里面有国学社团,让她学到了国画知识;
灵宝市第三小学五年级学生建若辰说,他特别喜欢自己的学校,因为学校课外活动特别多;
灵宝市尹庄镇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王君可说,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因为学校有很多社团,她最喜欢编程社团。
○“上好学”诉求能否被“托”起?
截至目前,河南省遴选了12个改革先行区、200个省级优质教育集团,成立了3400多个集团学校、覆盖1.12万所中小学。
集团化办学是过程,是优质校向薄弱校“输血”,提升成员校“体质”,最终实现独走天涯。集团化办学是不是削峰填谷?优质校资源会不会被稀释?这些疑问也在河南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有了答案。
灵宝市42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校、实验校、特色校、标杆校,灵宝市第四小学教育联盟、灵宝市第三小学教育联盟先后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2023年10月,灵宝市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
郑州市二七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教育品质逐年攀升。目前,郑州市二七区有市“新优质初中”22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11所,教育部还曾专题调研集团化办学“二七经验”。从“输血”到“造血”,学校发展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家门口”被认可的学校越来越多,家长“抢跑焦虑”有效缓解。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教育人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改变,积少成多,去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也在不断产生:集团化办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集团化办学的模式还需要创新提升;集团化办学的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
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校,这是一道时代命题,也是时代使命。满足“人人上好学”的追求,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