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城事关注

大道如虹惠民生|河南济源:130公里农村路铺就幸福底色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大象新闻·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 张睿 栗倩

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河南如何以“四高四争先”战略为引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河南新改建农村公路5426公里,超额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3月6日,河南交通广播探访了济源市轵城镇的彭逢线,这里依托“四好农村路”串起当地产业动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春日暖阳下,济源市轵城镇彭逢线风景美如画。这条串联8个行政村、83个规模化养殖场、7家种植采摘园、3座大型水库的“产业动脉”,正是推动济源示范区改造提升130公里农村公路目标任务的关键突破。

规划先行:破解“梗阻路”变“致富路”

据了解,彭逢线全长73公里,东起轵城镇,途经承留镇、大峪镇,西止下冶镇,是贯通济源南部岭区东西向最长的一条农村公路。这些年来,彭逢线部分道路超期服役,路面破损,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制约乡村振兴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现代化需求的不断攀升,济源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将彭逢线改造提升列为2024年“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紧扣“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要求,对主干道进行改造提升,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业注入强劲动力。

立项之初,济源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调组织轵城镇政府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详细勘察路况,结合当地村民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彭逢线新改建和提升主线11.3公里,对部分路段进行破碎混凝土板块处理,用C30水泥混凝土补强。对1200余米道路破损边沟进行破除新建,增加部分护面墙,增加路田路宅分家挡墙和路侧石等防排水设施。按照“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标准,对道路两侧进行景观绿化、行道树补植补栽,建设了2个公路驿站、12个景观小品和24处路域文化等服务设施,并注重乡村生态和文化特色相融合,更新完善全段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牌、施划标志标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改造后的彭逢线不仅路面平整、行车安全,还加强了沿线的排水系统功能,提升了路域环境,行车舒适性得到提高,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提质增效:“一条路”激活“产业链”

彭逢线的改造提升,不仅交通条件改善,更为周边村庄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依托彭逢线沿线资源优势,以路为“轴”,将散落在群山中的农业观光、农园采摘、蔬菜制种、民宿餐饮等重要节点有机串联,将红色教育基地、农耕文化园区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带动沿线50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交旅融合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共富新图景。

民生答卷:130公里铺就幸福底色

2024年济源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不仅完成了彭逢线等道路的改造,还高标准打造了南山产业旅游路、梨林镇智慧观光路等旅游线路。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实,交通环境的改善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出行质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彭逢线改造提升项目只是济源示范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济源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精细施工、高效推进,圆满完成了13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作。

济源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坚持高质量、精细化建设,推动更多农村公路项目的实施,继续依托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业、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交旅融合,充分发挥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每条农村公路都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截至2024年底河南新改建农村公路5426公里,改造危桥727座,实施安防工程2905公里,超额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2025年河南将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串联乡村主要产业节点、资源节点和经济节点,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实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交通力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