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观摩学习 助力成长
摘要: 凉风吹拂细雨飘洒,清新的空气打开了崭新的一天。10月9日,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石楠路校区的师生们迎来了全人之美课程学习观摩的最后一天。凉风吹拂细雨飘洒,清新的空气打开了崭新的一天。10月9日,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石楠路校区的师生们迎来了全人之美课程学习观摩的最后一天。
淅沥的小雨滋润了万物,美好的课堂也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听,早晨诵读的声音从三五班的教室里传来。杨芳芳老师执教的晨诵课在《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歌声中开始,孩子们都安静地在感受着古诗的韵味。

杨老师把孩子们引入《山中留客》的学习中,凭借教师专业的个人素养,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把握,呈现出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以诗悟理,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阴晴。老师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孩子们积极活跃,热情高涨。课堂展现出的效果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紧接着,大家跟随南明教育马玲老师来到五五班教室。马老师以独特授课方式,强大的课堂把控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让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慢慢浸润到孩子们的心中。《性刚》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悟到对梦想、原则的坚守,对他人、事情的灵活。《郑有躁人》让学生挑战阅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用历史故事联系生活,学会反省自己。《王述面壁》以一个正面例子为引导,旨在教导学生要管理好自己情绪。
两节文言课,三篇孩子们从未接触过的文言文,学生能在马老师步步引导、环环相扣地带领下快速进入学习文言文的状态中。句逗的学习、朗读节奏的多样指导、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争相地发言,我们看到了润泽的课堂正在发生。课堂结束后,孩子依然意犹未尽。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无不感叹:成为具有高素养的老师将会是所有教育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也将会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多么重要的灯塔!

心怀期待,我们再一次走进共读课堂《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杨丹丹老师继续带领四四班的孩子演读故事,分角色朗读,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情绪,及时地激励反馈,让每个孩子眼里充满亮光,也让课堂出现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研讨交流时,马玲老师对晨诵和文言课进行评议,指出古诗用吟诵的方式最能表现它的趣味,并当场示范了《山中留客》的吟唱,婉转悠扬的声音惊艳了在场老师,古诗的韵味自然流露。故事是理解文言文的开端,而文言课也意在让孩子对文本深入探讨,从中找到自己。
接着,马老师从全人之美课程教育理念出发,明确指出孩子的教育要以语文大纲为指导,我们做课程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孩子的生命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去榨干它,而是让孩子有余力做其他喜欢的事情。一席话,令人深思。

李校长也充分认同全人之美的教育理念,并表示课程的魅力在于穿越课程后孩子的成长变化,而大语文课程背后承载的就是朝向人的成长。无论是体制内教育模式还是全人之美教育模式,这都是不谋而合的。

下午,曾瑛老师为一年级上了一节晨诵示范课,儿童稚嫩的声音,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孩子们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迫不及待要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童话世界。
《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在四四班继续上演,杨丹丹老师仍用充沛的精力利用下午的最后两节课和学生一起整书共读。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与杨老师打成一片,所以课堂推进也显得更加轻松流畅。孩子们依然兴致盎然,对角色的把握精准到位,并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如果你是书中的老鼠莉莉,你会在所有人沉默不敢发声时挺身而出吗?”这一问题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顶点。童话亦是现实,映射社会,更考验人性,孩子们从书中找到自我,升华了情感。这就是大德育课程的魅力!
学习观摩活动已全部结束,老师们聚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马玲老师针对大家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进行详细解疑,并给予更多的建议和途径供老师们学习提升,希望老师们能真正从关注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做最优秀的教育。

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课程仍在继续,附小石楠路校区的老师们将利用自己所学所获,以最好的方式与石楠学子在全人之美的课程中遨游。心怀一团火,愿为世界光。学校有这样一批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还有全人之美课程资源,相信未来的日子里,附小石楠路校区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孩子们也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