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家长课堂

 如果这就是“溺爱”,我愿意再多爱一点

新浪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如果这就是“溺爱”,我愿意再多爱一点

溺爱一直都是烫手的敏感词儿,

为人父母,最担心是对孩子的爱一不小心掉进溺爱的坑里。

所以,我们越来越不敢爱孩子,

我们要求孩子必须坚强,必须独立,

孩子所有的需求统统被看做无理取闹

……

是我们模糊了爱和溺爱之间的界限。

 害怕溺爱,就不敢再爱?          

我无数次被家人警告:太惯孩子了哈,宠上天了!

没错,我就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

并且我愿意一直爱下去

……

动不动拿“溺爱”说事儿的父母,难道就真的会爱孩子吗?我看不尽然,至少我这么认为。

如果关爱孩子有错,我愿意一错再错!

糖宝一岁半才会走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顺序和规律,所以我并没有着急。

但是爷爷奶奶却是按捺不住,恨不得孙女马上麻溜的跑起来。

起初,踉踉跄跄的糖宝总会绊倒,然后哇哇地哭起来。

这时,我会走过去,抱抱孩子,哄哄他。

爷爷奶奶说,这样娇惯,什么时候才能走稳?磕一下又有啥?太娇气了。

作为妈妈,在孩子受到伤害时,对他心理的安抚,

如果这叫做溺爱,我愿意再多溺爱一点…

这么年幼的孩子,

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建立起来,

难道我要求她坚强、勇敢,这才叫爱么?

不,我觉得这哪里是爱,是有点残忍。

我从来不认同鹰爸虎妈的教育方式,没有了爱,还谈什么教育

不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纵容?

糖宝每次晚饭不吃,我从来不强迫,不吃饭肯定不饿,大概是幼儿园晚饭好吃,吃多了呗?

反正睡前是不能吃零食的,这一点孩子知道。

爷爷奶奶看不过去:“你就惯着她吧,不吃饭怎么能行。”

于是追着赶着也要把饭喂肚里一点,这样心里才踏实。

我认为爱的前提是理解:

你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就认为孩子拆拆卸卸是一种捣乱行为,决不能娇惯!

你不理解孩子的审美,就认为孩子哭着要穿裙子,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你不理解孩子的自我意识,就认为决不能惯着孩子和自己顶嘴,简直反了天。

……

有时候,我们读不懂孩子,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的行为是不合理,不能纵容的。

不懂孩子,就不敢爱孩子,生怕爱错了!

孩子不想吃饭,是因为她不饿,那么我们就尊重她的感受,不饿就不吃。

追赶者强迫进食,没有理解和尊重,怎样称之为爱呢?充其量是溺爱吧!

吃糖不是坏牙的原因,没刷牙才是!

糖宝牙齿坏了,于是,家里只要和糖沾边的东西都消失了。

孩子问我:妈妈,我牙齿坏了,不能吃糖了吗?我想吃!

我说:为什么不可以?可以吃呀,但不能多吃,关键是吃完要把牙齿刷干净。

奶奶见状,气的不行:我把糖收起来,就是为了避免给她吃,你还主动给她,这不是害孩子吗?太惯孩子了……

不要把所有的爱都一棒子打死,统统扔到溺爱的陷阱里。

爱和溺爱,都是给予。

但真正的爱是合理的有原则的给予,而溺爱刚好相反。

就拿吃糖这事来说,吃糖不是造成牙齿坏的根本原因,没有刷干净牙齿才是!

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糖吃,我没有资格剥夺孩子吃糖的权利。

但一定有正确的原则:不能多吃,吃完一定刷牙!

那些认为给孩子买个玩具、吃块糖就是溺爱的逻辑,我觉得非常可笑。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本能,无论孩子优秀与否,我们都会无条件的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会无原则的爱。爱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学习。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能把握好爱和溺爱的度,让爱成为孩子情感的港湾。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