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关于洗牙的5大谣言!你被骗了几个?

新浪河南健康频道
关注口腔作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其健康状况十分重要;而洗牙,是保持口腔健康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但现实是,洗牙在中国不被重视,不少人对洗牙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蔡留意说,洗牙是保持健康的基础项目,是一种保健和预防措施。
除此之外,洗牙还是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重要手段,是恢复口腔、牙齿健康的第一步。
按道理讲,洗牙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还有不少人不在意、不愿意甚至排斥洗牙呢?
我想,这跟那些年,我们身边关于洗牙的谣言和误区有关。。。
误区一:洗牙会把牙齿洗松、牙缝洗大
首先明确一点,洗牙洗掉的是牙结石,因为牙结石存在导致的牙齿稳定是假象。
牙齿上的牙结石,就像给牙齿构建了一层“防御工程”,坚固的牙结石,把原本松动的牙齿稳固,掩盖了牙龈萎缩的事实。

这个时候的牙齿稳固,是个假象,事实是:牙根周围的骨头在牙结石的压迫和炎症长期作用下,逐渐萎缩了。
洗牙把牙结石洗掉后,原本受伤的牙龈伤情暴露,牙齿自然站不稳且看着有缝隙了。
但牙龈伤情暴露地早,是好事,可以及时阻止牙周炎进展;经过及时治疗,消除炎症,牙齿周围的根基会重新稳固,改善牙齿松动情况。
所以说,洗牙不但不会造成牙齿松动,反而会真正稳固牙齿。
误区二:洗牙会把牙齿洗敏感,变得怕冷怕热
这个误区很多人都中招,其实并不是洗牙把牙齿洗敏感了,而是洗牙把牙周病暴露了。
牙齿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牙釉质就是牙齿最外层我们能看到的白色部分,这部分不会感觉敏感。
当洗牙把牙结石洗掉后,可能会暴露牙本质和受伤的牙龈,这才是敏感的根源。

换句话说,洗牙仅是牙齿敏感的诱因,真正的根源是牙周病。
如果出现洗过牙之后牙齿变敏感,你应该庆幸牙周炎发现得早。
不然牙周病继续发展,牙齿很可能松动甚至脱落。
误区三:洗牙很疼,洗完还不舒服
有人会说,洗牙很疼,而且本来牙齿好好的没啥感觉,洗完之后反而不舒服。
洗牙会有一定不适感。因为牙结石生长的位置,通常不容易清理,像牙龈和牙齿的交界处。

这个地方是牙齿牙釉质和压根交接处,即便没有牙周病,用器械碰触,也会有不适感,何况是用洗牙器械呢。
另外,洗牙的不适感跟洗牙方式和牙周病也有关,这种不适感是可以忍受的。
第一次洗牙时,因为牙结石积存较多,可能清洗时间长一些,洗牙器械功率也会较大,不适感多一些。
如果牙周病比较严重,对疼痛耐受度太低,还可以选择麻药。
误区四:我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用不着洗牙
牙结石,顾名思义,像石头一样坚硬,刷牙是刷不掉牙结石的。
牙结石是钙和细菌沉积之后在牙齿形成,形成牙结石的“材料”无穷无尽,即便每天刷牙,也无法把牙齿上的脏东西完全刷掉。

更何况,牙齿边角落刷牙不容易刷到,长年累月,最容易形成牙结石,非常结实。
这个时候就必须借助专业工具,来一次大扫除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年需要洗牙1-2次的原因。
误区五:洗牙不安全,万一感染传染病咋办
这个传言也存在,但放在今天明显过时了。。。
口腔科进行有创治疗前,如拔牙,都会提前验血,检查是否有传染病。
另外口腔治疗用的工具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非一次性的设备灭菌也非常彻底,基本不存在刷一次牙染上传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