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做到四点让你的心脏安然过冬

新浪河南健康频道
关注天凉心先知,每年的秋冬交替时节,都是心脑血管患者不太好过的时候。
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心血管科范立华主任解释说:中医认为,血管和经络都跟温度相关,“寒主收引”,人体受寒之后,经络会收缩。血管紧张,血压就容易升高。
对于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血管本来就狭窄,受寒收引之后,供血不足,容易犯病。
据范立华说,仅“十一”前后,其病房住院患者就翻了一番。
一、体弱、肥胖者更需警惕犯病
天冷之后,除了寒主收引导致经络收缩之外,低温还会造成寒血凝滞,血液流速变慢。
这跟物理学上的分子运动道理相似。温度低,分子运动变慢;同样的,低温也会导致血液流速变缓。
再举个形象的例子:吃火锅的时候,一直开着火,温度高,汤底看着都挺正常;但一关火,温度变低,汤底就变粘稠了。
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史的,一定要注意,防止旧病复发。
相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那些阳气较弱、气虚的人,更要警惕犯病。
寒邪伤阳气,平时活动比较少,偏阳虚的人;身体肥胖,痰湿较重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所谓阳虚,简单理解就是怕冷、体弱的人;痰湿较重的表现有经常感觉身体困重、头脑不清晰、容易疲乏。
这两类人群要特别注意警惕,防止被心脑血管疾病盯上。
二、注意!这2种症状最易忽略
上边提到,已患病和未患病的高危人群,这个季节都要防止被心脑血管疾病盯上。
但有时候事与愿违,疾病悄然而至时,我们一定要能够及时发觉、及早干预。
到了秋冬季节,如果平时感觉没什么异常,现在突然觉得心口发闷、发堵、疼,受凉加重时,疼痛往左肩背放射,感觉脖子紧、牙疼。。。
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多个心眼,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干预治疗。
除此之外,突然感觉头晕、头懵,有种头重脚轻、飘飘的感觉,可能是高血压了;如果出现言语不利索,单侧肢体麻木,就要检查检查脑血管了。
这些症状还算比较典型,出现了能及时对症治疗。但有些症状,真的非常容易忽略。
如脑血管疾病,会表现为胳膊疼,有些人会误以为是肩周炎,或者胳膊受凉了,有可能误诊。
范立华说,临床上碰到过疼痛科的患者,以为是关节疼痛病,结果会诊一查,脑梗塞了。
还有种症状是心绞痛,有可能被当成胃疼。
心绞痛的疼痛部位与胃疼部位接近,有部分老年人在门诊反映胃疼几天了,结果一查是心梗。
年轻人早上跑步,突然心绞痛,容易当成岔气,结果越跑越严重,其实是心脏上的问题。
这些症状比较迷惑人,出现时候没重视的话,非常容易延误最佳干预时机,所以出现这些症状要留个心眼,想到心脑血管病的可能。
三、心脑血管病年轻化加剧,3个因素是关键
提到年轻人患病,范立华介绍:从临床观察看,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门诊上3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很常见,且高压正常、低压偏高。
这表明他们血管弹性尚可,但血管紧张度太高,外周阻力过大,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出问题。
这时候一般会建议他们多运动、减肥,坚持一段时间基本会好转。
除了高血压,二、三十岁的急性心梗患者也并不罕见。
究其原因,范立华提到了三点:
从饮食结构看,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吃得好了,尤其是年轻人,酒桌上应酬也多,“肆食肥甘厚味” ,痰湿内生;
另外,生活压力太大,超前消费带来的还贷款压力,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在经历的。
除了生活压力大,精神压力加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情志致病,情绪不佳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最后就是运动太少。不运动本身就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突发心梗、脑梗的,大多是脑力劳动者。
四、做到这4点,让心脏安然过冬
最后一点很关键,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呢?
范立华主任从饮食、运动、睡眠、作息习惯四个方面谈了具体措施。
天冷大家爱吃火锅,但还是得提醒大家,频次不要太多,尤其是老年人,血脂容易高,正吃着火锅头开始晕的不乏其人。
天气转冷,不适宜大量运动,伤了阳气,容易出问题。年轻人推荐快步走,中老年人漫步走、打打太极即可。
高血压患者要避免出现剧烈动作,如突然站起、突然情绪波动,或者做一些竞技性的运动。
对冠心病患者,秋冬不需要起那么早,遵循“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原则,尤其是老年人,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
如果天气太冷、空气污浊、风比较大,不出门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