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专家访谈

“慈父般的人”--记河南省胸科医院汤兵祥

新浪河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只要急诊需要,不管什么时间,他立刻赶来。他实际上常年值着科室二线夜班哪!”

“患者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身份显赫,在服务和治疗上,他都一视同仁。”

“共事20年,没见过他发脾气,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他与世无争,善、忍、仁慈、大爱。

我们不怕他,但都听他的。

这是与他共事少则6、7年,多则20年大夫们的感言。

他说,我哪有那么好,唯一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

他,就是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省管专家汤兵祥。

汤兵祥毕业后一直从事呼吸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我很幸运,年轻时就在老院长王国斌的带领下工作,当时他已是河南省呼吸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说,“我从他那里受惠很多,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做人上。”

王国斌那时上午出门诊,慕名前来的患者很多,常常是看到中午一两点都快上下午班了,他的病号才看完,这才回家吃饭。每个星期的大查房,他给年轻大夫不厌其详地解释每个重病号的病情,而且积极支持年轻人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这一时期我进步很快。”

不仅如此,老院长2000年还发起了全省哮喘流行病学的调查,不仅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哮喘的发病率以及在年龄、性别上的分布情况,也获得了哮喘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我省的哮喘防治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老院长眼光长远,在他的推荐下,汤兵祥先后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上海中山医院短期进修学习,学成归来,便在院内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创立初期,他整夜里呆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以对症处理。同时,他带领科室人员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成功救治大量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避免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减轻了病人痛苦,节省了医疗费用。

在无创通气成功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基础上,他在院内大力推广无创通气技术,与心内科合作,多次应用无创通气治愈冠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了全国的先进水平。1994年,睡眠医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他便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习睡眠呼吸障碍诊治的新技术,然后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疗工作,探讨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应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新方法,为大批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他领导科室积极开展呼吸病的介入治疗,使我院的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和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在全省独树一帜。

正是由于呼吸科在呼吸危重症的救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治以及呼吸病介入治疗走在全省的前列,在省内享有较高的声望。因此,他带领的呼吸科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首批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一些复杂疑难病例,或在别的县市级医院无法治疗或被判了“死刑”的绝望的患者,通常会被当地医生建议转诊到河南省胸科医院救治。

2007年,一位孕妇感染了甲流,刚产下一子后就出现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急转到我院。当时患者缺氧非常明显,呼吸急促,拍片显示两肺都是白的,这表明感染很严重。他立即带领科室人员给患者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同时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综合治疗。经过一周的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最终,这位产妇痊愈出院。

内科大夫与外科大夫不同,外科大夫通过手术可以很快明确诊断。而内科大夫确诊的过程更像是在一片大的可疑区域搜索侦查,除了需要清晰的彩超、CT,以及化验外,还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丰富临床经验去思考和判断,将包围圈越缩越小,最终定在某个点上,明确诊断。这种摸索的过程考验的是一个医生见识和经验。

一次,从三门峡转来一个5岁的小患者,咳嗽发低烧长达一年之久,家长带着孩子跑过多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治疗,可效果一直不好。疑诊结核转到我院。汤兵祥接诊后,仔细查地询问病史,耐心地查看了患者的资料,发现孩子除了有胸腔积液外,肺部有阴影,而且是游走性的。他根据患者的病史,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与患儿吃生螃蟹有关,立即让孩子做了肺吸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孩子患的是肺吸虫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很快痊愈了。 “这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病,关键在于医生能看得出、想得到。”

除此之外,汤兵祥还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他带领科室人员先后开展了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慢阻肺的早期干预与防治,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研究,曾承担过多项省科委和卫计委的科研课题,共获省科技成果奖3项,卫生厅科技成果奖5项。

汤兵祥从事呼吸病防治工作三十余年,做科主任也有近二十年,从他手下培养了一批中高级人才。不少大夫已晋升为主任、副主任医师,早已开始独当一面并经常对外授课。

这得益于汤主任的“放手管理法”。“培养年轻人才,要放手让他们干。”

这会不会增加治疗风险呢?他说,不会,你在旁边盯着哪。

这样其实比自己干更费精力?他说,但是带出来之后,你就省心了。

如何让年轻人更快成长,他说,首先是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其次是年轻人对临床接触的每个病人治疗过程要有反思和总结。同时也要给年轻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科里的一位主任医师说,汤主任管理科室是无为而治。他从不先说你应该怎么干,而是“干给你看”。汤主任家离医院近,只要晚上急诊需要,他从来都是立刻赶来,做必要的指示之后,和年轻人一起抬床,挽起袖子一起搬病人,做心脏按压。

在汤主任手下工作了16年的一位副主任医师说,他是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平时很忙,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他,而且很尊重你的意见。他在我们科就是一面旗帜,跟他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跟着他有五年的主治医师说,有人说他是个“大好人”, 其实这是人们词语贫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样一种人,他和传统的那种唯唯诺诺的老好人毫不相干。他与世无争,实际上是顾全大局,不被外物所左右,照旧做好该做好的。你渐渐明白这些都出于公心,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也影响了我们这些下级大夫。所以,我们都不怕他,但都特别听他的。

同事们都说,在他跟前做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干起工作来心平气顺,心情舒畅。

实际上,汤主任曾带领的是一群精明强干的娘子军。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大夫都是女性,护士团队也是清一色的姑娘。慈父般的人,既有权威又有温暖,能化解很多矛盾于无形,这也许是他最智慧的定位,但不是刻意的,修养使然。(通讯员:李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