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社会

00后"霸屏"大学校园 新生报到郑大首迎港澳台保送生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 萌友 崔国玉 许荣光/文 记者  沈翔/图

在这个开学季,曾经的“千禧宝宝”——00后成了大学新生的主力军。9月1日,在郑州大学,又迎来一批新主人,1.8万余名本硕博新生,将在这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在该校的本科新生里,70%是00后,他们,开始“霸屏”大学校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郑大首次招收84名台湾和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他们将在内地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抢眼:迎接2018级新生 各院系各出奇招

“郑大,我来了!”9月1日,郑州大学校园里挂满了对新生们的迎新寄语,各院系也各出奇招迎接他们的到来。今年,该校本硕博共招生1.8万余人,在本科生中,00后就占到了70%,最大新生是1990年,最小新生2004年,他们相差了14岁。

在商学院迎新帐篷里,用绳子串联起来的小信件迎风飘扬,商学院2018级新生们一个个随机挑选了信件,看到信纸上学长学姐的话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一张张信纸上,有可爱的人物简笔画,也有学长学姐对新生的期待和祝福。“我们一共准备了500多封‘家书’,希望让新生感到这里是他们的新家。”2016级金融学专业的章登颖说。2018级商学院的新生骨振威也领取到了自己的信件。看了学长学姐的留言后,他笑着说:“郑大很大,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物理工程学院则为271名“小石坝”设立“一年之约”,鼓励新生们写下一封信给明年的自己,用来勉励自我。迎接新生的吕佳玲说:“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对未来充满期待,在学院的陪伴下享受美好时光。”

特殊:84名港澳台新生首入学,大多和内地有特殊的缘分

来自台湾的冷传逸,爷爷是山东人;来自台湾的陈宗祈,妈妈是安徽人……今年,郑大首次招收84名台湾和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这些来自港澳台的新生,大多和内地有特殊的缘分。为了帮助他们适应好新生活,学校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单独的宿舍,还安排了学长学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来自香港的张珂蓝将学习郑州大学会计专业。她虽然从小生活在香港,但却会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原来,她的妈妈是河南漯河人。张珂蓝还打算参加新生军训。“既然选择了郑大,那就按照郑大的模式锻炼自己,这是我和珂蓝共同的想法。”张珂蓝妈妈笑道。

“我们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很满意,希望孩子能够在这里得到更好的提升,尤其是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来自台湾的新生家长许先生说道。

励志:640分考入临床医学系,她未来想当一名牙医

2018年高考,来自洛阳的韩艺林考了640分,这是郑大录取分数最高分。“我姑父和爷爷都是医生,所以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床医学系的韩艺林说。

韩艺林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反贪局长。初中阶段,她发现自己对数理化的知识格外敏感:“那时候因为姑父和爷爷的缘故吧,经常去他们工作的地方玩,对办公室里的那个展现人体结构的骷髅印象特别深,感觉特别好玩!”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韩艺林也有自己的目标,她说:“眼前的目标是学好专业课,拿到国家级奖学金。长远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好的牙医或者妇科医生,为人类医学事业做贡献。”

暖心:爱心礼包、爱心路费等措施关怀新生

为保障新生能够安心求学,郑大决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

针对山东寿光及其周边因遭受洪涝灾害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郑州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校为他们发放1000元-30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爱心教材、爱心路费、爱心礼包和军训服装。

同时,郑大为建档立卡新生发放爱心书卡、爱心礼包等补助。据了解,“爱心礼包”是郑大资助体系中一项特色活动。建档立卡的新生开学报到时会领到学校发放的爱心礼包,包内装有学校精心准备的台灯、牙刷、牙膏、水杯等生活用品。包内还有一些励志书籍,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改变家庭条件,为学校和社会做贡献。“郑大不会让每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负责郑大资助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情:郑大为学生家长提供夜间临时休息区

陪伴很多新生前来报到的,是他们的父母。为了服务不方便住宿的学生家长,8月31日晚,郑州大学在柳园、菊园和松园餐厅开辟了夜间临时休息区,提供凉席、棉被、热水壶、矿泉水和风油精等生活用品,供家长使用。为了避免炎热,餐厅晚上开放了空调。

“今天送完女儿报到后就很晚了,周围的住宿已经满了,看到学校公示的信息,就来到这里休息,感觉特别方便。”周先生笑着说。

“我们提供约300个位置给家长们休息。”学生处学生志愿者负责人陈云龙介绍道,“每年新生比较多,好多家长来送学生。设置临时休息区是安排一些没有找到住宿的家长入住,给家长提供方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