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综合

淅川夫妻丹江岸边护水40多年 劝阻游客被打伤

摘要: 捡拾库岸垃圾,清理水面漂浮物……每天清晨,淅川县境内丹江岸边的石桥、刘营两个码头,都会有两个身影开始一天的忙碌。男的叫张兆敏,女的叫潘华英,他们家住淅川县仓房镇刘裴村,是该村远近闻名的护水夫妇。

□杨冰 高帆

捡拾库岸垃圾,清理水面漂浮物……每天清晨,淅川县境内丹江岸边的石桥、刘营两个码头,都会有两个身影开始一天的忙碌。男的叫张兆敏,女的叫潘华英,他们家住淅川县仓房镇刘裴村,是该村远近闻名的护水夫妇。

“天一亮就起床了,我得赶上最早一班船到对面的码头去工作。”张兆敏指着岸边的渡船说。每天清晨,张兆敏推着自行车带上护水所需的工具和午饭,从仓房镇的刘营码头乘坐渡船到马蹬镇石桥码头,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平常的工作范围主要是石桥码头,对面的刘营码头是我老伴在负责。”张兆敏将自行车停在岸边,取下车子上放的自制垃圾夹,边捡垃圾边对笔者说。

提起夫妇俩的护水故事,要先从张兆敏说起,1970年,21岁的他初中毕业就回到村子里当起了民办教师。每当经过石桥码头的时候,看到遍地垃圾无人清理,张兆敏便皱起了眉头,从那以后,为了记忆中清澈的丹江水,张兆敏便利用闲暇时间到丹江岸边捡拾垃圾。

“你看,那个就是我的老伴。”远远望去,依稀可见一个时不时弯腰捡垃圾的身影。

正说着,码头上一位等待渡船的游客顺手把喝光的饮料瓶扔进了水里,张兆敏二话不说跳进水里捞起饮料瓶,看到湿透裤腿的张兆敏慢慢走上岸,那位扔垃圾的游客羞愧得无地自容。

不被理解、被抱怨多管闲事,是常有的事儿。2011年,张兆敏在水库边巡查,发现有3个人在钓鱼,便上前劝阻,对方一人一把抓住他的右手,拧伤了他的手指。然而,这些都没能阻止张兆敏的护水决心。

眼瞅着太阳渐渐高过头顶,到了午饭时间,张兆敏从工作袋里取出的午饭却早已没了温度。远远望去,对面的潘华英也开始吃午饭了。张兆敏抬头看到老伴站起来大声喊着只有他自己“听得到”的“悄悄话”,便开心地笑了起来,赶紧站起来向对岸挥了挥手,喊道:“知道了,你也赶快吃吧!”

一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晚上7时许,张兆敏坐上最后一班轮渡回到对岸家中,劳累了一整天的这对护水夫妇终于迎来了一天的相聚时刻。

1982年底,张兆敏的前妻因为患淋巴癌救治不及时而去世,由于父母年迈种不了地,张兆敏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只好辞了工作回来务农。后来,潘华英嫁给了他,张兆敏的担子就轻了不少。

2013年,淅川县护水队正式成立,张兆敏二话没说便和妻子一起报了名,就这样,张兆敏和潘华英一起成了正式的护水队员。

“希望通过我们平凡的工作,唤起大家的护水意识,让大家树立‘生态优先、水质至上’的环保理念,自觉守护首都的‘大水缸’。”潘华英朴实地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