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宣战公交卡押金乱象 郑州押金30元成本9毛

郑州晚报
关注这两日,工商总局的一则消息,让办了公交卡(绿城通)的市民更加疑惑:“办卡到底该收多少押金?”因为,工商总局4月到10月,将集中治理公共事业乱收费等行为,其中包含“公交公司收取或变相收取明显高于成本价的工本费或押金”。郑州市民办公交卡(绿城通)收取30元押金,这次又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况且绿城通收取押金的现行办法还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复。
郑州晚报记者 张华
郑州现状
成人卡绿城通目前押金有3000多万元
翻开随身携带的包,市民徐女士的卡包里装满了各类卡,其中一张是公交IC卡B卡,属于月票;还有一张绿城通,乘坐地铁时使用。
“一张卡押金30元,两张就是60元,真觉得有点贵。”徐女士说,亲戚朋友有在北京、上海,以及邻近省份或地市的,办公交卡和地铁也都交押金,一般十几元到20元,郑州收30元还真是不多见。
根据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官方网站显示,郑州市目前发行公交IC卡400万张,其中包含不收押金的老年卡和学生卡。从2013年底,市民逐步把公交IC卡换成绿城通,截至目前,绿城通发行340多万张,其中含押金的成人绿城通有100多万张。以此计算,成人卡绿城通目前押金有3000多万元。
据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去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有4亿多张正在使用的城市公交IC卡。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押金总额就超过了10亿元。
退押金,先看看这些规定
从2003年上大学起,市民王先生就办理了公交IC卡A卡,十几年过去了,卡早已不用了。这次清理杂物时偶尔翻出,但十几年的卡还能退回押金吗?
根据公交公司规定,购买经公交公司各售卡充值点销售的乘车卡(纪念卡及其他特殊政策的乘车卡除外),当本人不再使用时,可以申请退卡。退卡时需持购卡时的有关证件(身份证、户口本、军官证)到公交各人工售卡充值点办理,卡内钱包余额、押金全额退还。在使用中如出现不能正常刷卡时,可以到公交各人工售卡充值点进行技术鉴定,确因非本人原因造成的卡片故障,可以更换新卡,并将原卡内余额、余次转移到新卡里。
退卡时如果卡片完整,会退还30元押金。但如果卡片出现打孔、剪角、磨损严重等损坏情况,提供的证件与卡片信息不符的不退押金。此外,郑州卡一般都有卡壳,如果卡壳或卡片有较严重磨损,会扣2元费用。
据郑州市一卡通公司新闻发言人刘广乐介绍,从2013年底开始,在公交人工充值网点,无损坏的公交卡可免费换取绿城通,押金也延续公交公司的做法,收取30元。
绿城通押金“还没批复,将来批复的价格肯定低于30元”
昨日,在浏览新闻时,赵女士发现,2014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州一卡通公司承认收取30元的押金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审批,现在两年过去了,批文下来了吗?
“现在还没有批复,将来批复的价格肯定会低于30元。”在接受郑州晚报记者采访时,刘广乐解释,按照原国家计委、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制定的《集成电路卡应用和收费管理办法》,IC卡押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但办绿城通收押金又没有列入我省政府定价目录,只能由地方政府定价。据其透露,目前郑州市法制部门和物价部门还在核算成本。
政府没批复,为啥还要收取押金?刘广乐解释,当时因为地铁1号线要开通,要保证市民有卡可用,所以就暂时参照办理公交卡收取押金的标准执行。收取押金的目的是让卡主尽到保管的义务,待将来政府批复后,若押金低于30元,多出的部分将返还到卡上。
对于刘广乐的解释,赵女士认为不妥:“既然政府都没下文,收取押金没有依据,属于违规。”
市民疑问
30元成本到底都含啥?利息归谁?
昨日有媒体报道,公交IC卡工本费仅9毛钱,收取30元的押金,实在太高。对此,刘广乐说“9毛钱肯定不可能”。
据其解释,押金就是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白工本费和成本的区别。工本费仅仅是卡的成本,但是要维持卡能正常使用,还要设置网点、人员配置,以及后台、硬件、软件等,都属于成本,成本是大于工本费的。
除了押金外,市民普遍关注的是,每张卡30元的押金,100万张就是3000万元,即使放在银行也会产生数额不小的利息,押金产生的收益归谁?
刘广乐说,目前押金收益如何管理和归属政府没有明确的政策。按照IC卡发行政策收益归IC卡发行企业所有,押金专款专用,用于退还乘客,不能挪作他用。
记名不记名,到底区别在哪儿?
在办理公交卡时,都是实名制,为啥升级为绿城通后不记名,莫非是系统升级后还倒退了?刘广乐说,现在去办卡,也可以要求办记名卡,但是办理记名卡后不能在异地使用。
既然能办,为啥又不推广?他的解释是,住建部没有表明必须实名制。实行实名制后,刷卡时系统需要识别个人信息,会影响交易速度。绿城通应对的是大客流,而且绿城通是小额支付,不建议市民选择记名卡。对刘广乐的解释,市民吴先生并不认同,因为记名卡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维权案例
质疑押金不合理
律师告了两家单位
觉得收取押金不合理,作为律师的张伟,今年初对绿城通收取30元押金提出了质疑,把郑州城市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两家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判定此举违法并退还多收取的押金。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受理了此案。
根据央广网报道,张伟质疑,卡的成本也就5~10元钱,向市民收取30元押金明显过高。绿城通卡不记名、不挂失、不计息,如果别人捡到这张卡,也能兑换押金,损失的是消费者本人。发卡公司收取了押金,却没有保障消费者的任何权益,反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张伟说,正是这种“被迫”进行的消费行为,让他感到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
昨日,郑州晚报联系郑州市二七区法院以及张伟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均未了解到案件的最新进展。
■新华时评
不应让公交卡押金问题
继续成“谜”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公告,从4月至10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在其所列突出问题项目中,公交IC卡押金问题赫然在列。这无疑是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
近年来,公交卡押金问题颇受质疑。有人提出,公交卡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组成部分,应该考虑不收取押金,因为同样是公共服务的水、电等账户卡就已经做到不收押金。至少在很多人看来,公交IC卡成本低廉,动辄收取数十元押金,令人费解。
公交卡押金涉及群众利益,一张卡的押金看似小数字,汇聚到一起却相当惊人。以北京为例,截至去年7月,北京市已发售近9000万张市政一卡通。目前,我国实现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达72个,全国总发卡达7.5亿张。目前,多数城市的公交卡收取押金,费用从10元到30元不等,极少数城市不收押金只收工本费。其背后庞大的押金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重视。
公开产生透明,猜疑源于不透明。这些年来,巨额押金到底产生了多少收益、是否有严格审计、收益流向哪里、是否有被挪用等,让不少人生疑。
当前,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国家工商总局直面群众“痛点”,通过专项整治向公交卡押金等“顽疾”宣战,有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