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综合

平顶山警方打掉一“套路贷”诈骗团伙 抓获犯罪嫌疑人44人

来源:平安平顶山

原标题:《平顶山警方打掉一“套路贷”诈骗团伙 抓获犯罪嫌疑人44人》

市县两级公安机关

历时近四个月缜密侦查

专案民警辗转四省五市 行程上万公里

10月20日

郏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套路贷”犯罪团伙

抓获犯罪嫌疑人44人

10月23日17时,专案组民警凯旋

今年6月26日,郏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群众范某报警,称其遭遇“套路贷”诈骗。案件上报市公安局后,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联合联动,第一时间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迅速开展案件侦破工作。经查,自6月份以来,郏县发生多起“套路贷”诈骗,已有多名群众被骗。

随着调查的深入,专案民警查实,福建籍犯罪嫌疑人郑某纠集广州某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开发贷款APP软件,通过上海某公司工作人员实施线上贷款,同时将逾期客户的“催收”业务外包给河北廊坊、河南郑州等地的公司,由这些公司采用电话或短信滋扰、威胁等方式骚扰受害人。

掌握该犯罪团伙人员结构、犯罪线索以及活动规律后,10月15日,专案组抽调70余名精干警力组成多支抓捕小组,分赴福建福州、广东广州、河北廊坊、河南郑州以及上海等地架网布控,准备收网。10月20日9时许,随着专案组的一声令下,各抓捕小组分头行动,抓获该犯罪团伙成员44人,现场查获大量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

10月23日,专案组民警押解犯罪嫌疑人返回。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防范“套路贷” 谨记“三问”

1。什么是“套路贷”?

“套路贷”常用的一些手段,就是事前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小广告这些渠道,以“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为噱头,引诱受害人借款;事中骗取受害人签订阴阳合同、虚高借款合同。

什么是虚高借款合同?也叫做借一押一,借1000块钱,实际上签订的合同是2000。变相收取高额的“砍头息”,什么叫“砍头息”呢?借1000块钱,要砍掉300块钱的利息,也就是说实际拿到手的只有700块钱。

虚构资金转帐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迫使受害人继续借贷平账,恶意垒高债务;事后通过提前准备好的虚假证据提起民事诉讼或者采用泼油漆、堵锁眼、跟踪滋扰、威胁恐吓、电话骚扰,这个电话骚扰,尤其是半夜给你打电话,还有向你周边的朋友、亲戚不断地打电话,用这些软暴力和硬暴力的手段催讨债务,侵占受害人的财产。

这就是“套路贷”。

2。犯罪团伙一般采取哪些手法实施“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

一是伪造民间借贷假象。犯罪嫌疑人往往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网络借贷平台等名义对外宣传,以低利息、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等为诱饵,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小广告等渠道招揽生意,吸引被害人来借款,签订虚假的借款合同,并把它包装成普通的民间借贷关系,然后以“增加约束力”、“违约金”、“保证金”、“行业规矩”等各种名目骗取受害人签订虚假借款合同、抵押借款合同或者房产、车辆买卖委托书等明显有失公平的各种法律文件,有的还要求受害人办理公证手续。

二是制造资金流水痕迹。犯罪嫌疑人将虚高的借款金额转入受害人账户后,形成“账户资金流水与借款合同一致”的证据,然后以快速审核费、信息认证费、账户管理费、风控服务费、中介费等名义收取或变相收取高额的“砍头息”,将转入受害人账户的金额全部或者部分收回,受害人实际获得的只是剩余的部分钱款。

三是故意制造或者肆意认定违约。犯罪嫌疑人采取还款日故意失联、打电话不接、借款人还背负其它高利贷等借口,故意制造或肆意认定受害人违约,不仅前期偿还金额全部清零,还要求全部偿还虚增债务。虚增债务往往高于本金数倍,甚至数十倍。

四是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在受害人无力偿还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通过诱骗甚至胁迫,安排指定的关联公司、关联人员或者自扮自演,与受害人签订新的金额更大的虚高借款合同进行“转单平账”、“以贷还贷”,层层加码垒高债务金额。受害人在压力之下饮鸩止渴,貌似解决了燃眉之急,实际上却掉入了“还不清”的断崖式债务深渊。比如,在上海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套路贷”案件中,受害人初始借款1万元,为了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又向60余家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债务累积达1650万元。

五是软硬兼施侵占财产。当债务垒高到一定金额时,犯罪嫌疑人自行或雇佣社会闲散人员,采取“软暴力”手段侵犯受害人合法权益,滋扰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正常生活,以此施压;或利用虚假合同、欠条、银行转帐记录等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向法院主张所谓的“合法债权”,进而达到侵占受害人财产的目的。

在这类案件中,由于套路贷团伙事先制造民间借贷假象,引诱受害人借款,事中精心谋划“套路”,恶意垒高债务;事后利用提前准备好的虚假证据将非法债务合法化,导致一些受害人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法律面前“自愿吃亏”,没有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公安机关有针对性的宣传后才幡然醒悟,前来报案。

3。如何增强识别和防范“套路贷”的能力?

“套路贷”主要是抓住了部分群众急于快速获取资金的心理,以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为诱饵, 诱使受害人落入陷阱。同时一些群众缺乏风险意识,在用钱心切的情况下,对借款合同的内容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甚至还签订一些空白的合同。在“套路”下被制造出一系列不利于自己的证据,直至事态扩大损失惨重。从公安机关打击的情况看,这类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房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针对名下有房产的本地客户,诱骗其贷款,层层设置违约陷阱,制造银行流水痕迹,通过暴力讨债或法律诉讼,达到强占受害人房产的目的。

第二种是“车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针对抵押机动车的客户,也是故意设置各类陷阱,以没有按期还款或者车辆GPS信号失联为理由,恶意造成受害人“违约”,将车辆强行“拖走”或者使用备用钥匙悄悄开走,迫使车主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和“拖车费”。

第三种是“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APP应用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 ”进行虚假宣传,引诱落入“套路贷”陷阱。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时,除了要提供正常的借款需要收集的姓名、身份证、住址、银行卡、社保、公积金等财产信息以外,一般还要被要求提供超出正常收集范围的采集你的个人信息,比如微博认证、手机里面的通讯录、微信通讯录,甚至你的手机服务密码 ,拿着你的服务密码就可以调出你全部的通讯信息。一旦发生他们认定的所谓的“违约”情形,犯罪团伙就对受害人的近亲属、好友及所有的社会关系人通过微信、电话等进行骚扰、辱骂 、威胁、恐吓,甚至刚才介绍的采用发受害人头像PS的丧葬、低俗、淫秽照片,女性就给你发PS的淫秽照片等手段进行催收。

在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面对“套路贷”陷阱,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理性借贷;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二要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的虚假宣传广告。三是一旦发现遭遇“套路贷”,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被不法分子恐吓、威胁 ,在“套路贷”的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财产损失和不法侵害。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