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走在马路上,
就想喝点热乎的,咕噜咕噜的,
驱驱寒,暖暖身子。
恰好路过文化路时,
我看见一家门头标注
“创始于1996年”的瓦罐小馆,
秉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精神~
约上办公室小伙伴,
就去品尝二十年老店的味道!

这家小店位于金水路文化路交叉口西南角,
位置挺显眼的。
红白黄色调搭配的门头,
简洁大方,不哗众取宠,
感觉是家“王者店”!

围着寒气,裹紧外套我们小跑进去,
里面已经座无虚席了,
安排小伙伴等着位置,
我就先去前台下单。
这家店一共有十种瓦罐套餐,
搭配不同的食材,
纯素、纯肉、两掺都可以被满足。

快餐式的小店人员流动性就是快,
刚刚点完单,就有了位置。
坐下来,我搓搓手掌,哈哈气,
加上满满当当的一屋子人,
每桌上冒着热气的瓦罐小吃,
也驱逐了不少身体的寒气。

这家瓦罐小店这么多人,如此受大众欢迎,
其实是有“历”可寻哒~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汤的习惯,
在皖南一带更是“无汤不成席”。
中国传统饮食观追求美味享受,
注重饮食养生,
瓦罐汤最容易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人们也就更青睐瓦罐煨汤这种美食。

先来一份凉菜牛肚小食,
解解馋。
牛肚口感富有嚼劲,
口味麻辣鲜香。
等瓦罐的时间,
大家说说笑笑,
就把它快速地消灭了。

等了大约十分钟,
我们期待许久的瓦罐就热腾腾的
被端上了桌。
鸡肉块都露出了汤面,
一看就是香菇炖鸡块瓦罐啦~

“食不在精细繁复,
小吃小喝,有味则名。”
虽然煮烂的食材卖相一般,
但这碗汤融合了鸡肉、菌菇、
粉丝、豆制品···的香味!
小火慢煨,凭借食材本身的味道,
就煨制成的瓦罐汤鲜、香、浓。
泛着点点油光的热汤,
一口就俘获的小伙伴的味蕾。

让小微不满意的是,
鸡肉块的肉肉特别少,
一口咬下去,全是鸡骨头。
但是豆腐皮和粉丝却是意外的还不错,
豆皮香嫩鲜美,
粉丝细滑柔顺,
“哧溜”一口接着一口,
根本停不下来。

烧饼一端上来,
小伙伴就遗憾地说:
“这饼做成肉夹馍一定很好吃!”
不过吃了一口后,
他就烧饼完全被俘虏了,
一口煨菜,一口饼,
根本不记得什么肉夹馍,
“好吃,面真香!”
???你的肉夹馍遗憾跑哪里了。

撕开烧饼,
手指都不敢用力捏饼,
一使劲就感觉松软酥脆的外皮,
在啪嗒啪嗒地掉渣。
对于烧饼的吃法,
小伙伴们都喜欢干吃,
咀嚼品尝烧饼本身的清香。
但是我觉得把它泡进瓦罐里,
浸满鲜香的汤汁更有味道。
吃起来烧饼虽然少了酥脆的嚼感,
但是多了一份鲜汤的美味~
而且泡开的烧饼特别适合
牙口不好的小孩和老人。


紧接着这份莲夹加酥肉瓦罐大饱口福。
酥肉这种食材就是不管怎么吃,
都十分美味!
一炸一大锅,
干香咸香,外酥里嫩,
不管是蒸煮还是炒菜配上一点都非常的棒。
虽然经过小火慢煨的烹饪方法,
酥肉表面已经不复酥脆,
但软糯的酥肉表层在口腔里慢慢融化,
让酥肉更好的被咀嚼,
慢慢溢出肉香,
好吃的一批!

这份土豆瓦罐就没有很nice,
土豆也是被炸制过的,
嚼起来软糯可口,
但是回味有股香精、奶油的怪味道,
不是很友好。

瓦罐里的烩面比起羊肉烩面,
首先汤更加清淡,
没有特别浓重的中药羊肉味盖过面的味道,
更能品尝出烩面本身的醇香。
口感光滑柔软、弹力筋道,
热乎乎的烩面哧溜一口,
滑进口腔,
紧接着喝一口瓦罐浓汤,
冲击味蕾,回味无穷~
这就是河南人民最喜欢的美食,烩面!

瓦罐煨菜绿色、健康、营养、原生态~
而且口味更是独特。
“煨”烹饪技法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
同时也保留食物营养。
在即将到来的倒春寒,
瓦罐还能带给你给食物的温暖和力量,
让你充满斗志继续学习或工作!
还不快来品尝一下~

蜀香瓦罐
地址:黄河路与卫生路南200米路西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人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