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小鲜做了一期《关于郑州的味道记忆》
后台要炸锅啦
很多鲜粉说要跟着再去吃一遍
找回记忆
当然,也有很多资深吃货发了“差评”
“根本不全!”
“怎么没有我经常去吃的那家”
……
小鲜躲在屏幕后面瑟瑟发抖
只能呕心沥血整理,
再来一波郑州老味道!
▼
辣妹小吃
地址:金博大负一层
人均:20元

说起这个辣妹小吃,估计郑州土著吃货们没有不知道它的。这家店从1993年开店到现在,中间辗转老华联、金运大厦几个地儿,店里的招牌,多少郑州人民心心念念的一碗粉。

曾经店里最高记录一天可卖到2000-3000碗,红薯粉爽滑,满满的红油加上海带与各种小料,吃起来绝不单一乏味。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麻中带辣、辣中带香。

麻辣粉的最佳cp是肉夹馍,店里的肉夹馍和酸辣粉一样受欢迎,饼烤得酥脆,卤肉香糯,
剁肉的师傅是店里的老师傅手法很是老练,加了青椒,缓解了肉的腥腻毕竟肉夹馍和青椒也是绝配。

秘制卤汁卤出的豆腐串,吸收了丰富的汤汁,软软的,一口咬下去!爆汁儿!儿时最爱,如今再次吃到,超满足。

武汉胡记国琪九九鸭脖总店
地址:丰产路花园路交叉口向东150米路南
人均:20元

从小鲜记事儿起就已经在这里了,十几年从未换过地方,排队永远是他家独特的风景线,和旁边的某某连锁鸭脖店形成了鲜明对比。国琪九九生意如此火爆却也不开分店,想吃鸭脖只能穿越一座城来这里排队买。

店铺面积不大,装修墙面略显老旧,但好在收拾得干净整洁,店员身着工装、手脚麻利地在屋内忙碌,店铺的卫生方面让人觉得安心不少。

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买了N多年的老顾客,在二十多种卤味中迅速挑选,从不纠结,高效的点单加上店员的默契配合,即便队伍排到马路边等待时间也不会很久。

工人路炸鸡
地址:工人路伊河路交叉口向北50米路西
价格:33元/斤

工人路上的这家炸鸡店却从93年一直经营到现在。提起工人路炸鸡,吃货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在西郊长大的孩子。炸鸡店紧挨着伊河路小学,还记得小时候,特别羡慕在伊河路小学上学的小朋友,因为出了校门就能吃到辣么好吃的炸鸡。

小店就开在工人路伊河路附近,门头虽小却也醒目,即便是第一次来也能轻松找到。小鲜来到店里已是下午两点,正值午后时光,来往食客并不多,只有李师傅一人在店里忙碌。

经营了这么多年,不做任何改良创新,一直坚守着传统炸鸡的模样与口味。每天凌晨四点,李师傅去市场买现杀的新鲜鸡肉,选择的是肉质上佳的白羽鸡,带回来清洗、改刀、再用传统秘制干香料调味,放在冷柜里保鲜腌制一整天,第二天裹上薄薄的面粉进行油炸,外焦里嫩、入味至深的炸鸡就出锅了。


马记鸡蛋灌饼
地址:汝河路淮北街交叉口向北50米路东
价格:4元/个

提起淮北街,郑州的吃货们一定不会陌生,在这条1000多米长的小路上,除了有郑大学子追随二十年的麻辣串、令人甘愿在深夜排队网红杂面条,但是却少有人知道,再往南走,还有一家经营了近二十年马记鸡蛋灌饼。

饼皮煎至微微金黄,马姐左右手开工,一边翻饼,一边敲开一个鸡蛋,在杯子里迅速打散,撕开饼上一层薄薄的表皮,麻利的将蛋液倒进去,再翻面煎炸,一气呵成,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鸡蛋灌饼。

十几年的手艺绝不是旁人轻松能学来的,大姐手下生风,一张张鸡蛋灌饼出炉,孩子们放学也都围了过来,经过一天繁忙的课业,先买张热乎乎的鸡蛋灌饼填饱肚子犒劳自己。

李记瓦罐
地址:郑大市场街49号
人均:25元

对于许多老郑州人来说,这家李记瓦罐应该是十分熟悉了。20多年前康复前街的李记瓦罐,前几年搬到了郑大市场街的深巷里。

不大的小店里人声鼎沸,顾客们大都是之前的老主顾,搬了好远的家还抽空回来,带着老爹老娘,儿子闺女尝尝老瓦罐。除了互相高谈阔论之外,最吸引人们注意的还是,每桌都点上一碗的热气腾腾的瓦罐了。

每一碗瓦罐的汤都是每天用上好的大猪骨头现熬的,一天一锅,骨头吊汤越熬越香。连喝了几大勺之后,嘴里的只有鲜美回甘,一点也不油腻糊嘴。

姐弟南京咸水鸭
地址:纬四路与政七街向东50米路北
价格:24元/斤

纬四路菜场附近的一家咸水鸭老店,味道与品质,十几年如一日。不过半小时的功夫,许多餐盘已经见底,熟客们都知道,晚上七点之前基本就全卖空了,所以想吃什么一定要趁早。对斤数没概念、犹豫不定时,店员会问几个人吃,帮你选一只合适大小的鸭子,麻溜儿的称量、切配、装袋,接过袋子时,还是温热的。

鸭子个头大,半只三个人吃绰绰有余,鸭肉不像烤鸭之类的那般肥腻,鸭皮薄、皮下脂肪很少,肉质紧实而不柴,卤制入味,咸香利口。

虽说叫咸水鸭,但明显和正宗的南京风味有不少差别,多了些中原特色。朋友说:“在南京呆了四年,最喜欢最想念的还是这家的鸭子。”

千家喜灌汤包
地址:纬四路与政七街向东50米路北
价格:24元/斤

千家喜灌汤包是几代建新街人的回忆。开了20多年的灌汤包,一早就落户在建新街。吃着长大的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前的老主顾现在也有满头白发。不管是搬了家跑远了,时不时还是想这一口味道。

一笼热乎乎的包子就端上来了。一笼10个皮儿薄馅儿满,透着光还能瞧见里头粉色的嫩肉馅,刚出炉端上饱满的汤汁坠平了包子底,软趴趴的一个,拎起来汤足的皮都要兜不住。

尝了一口,确实不是想象中的寡淡无味,加入了虾皮汤头带点鲜,胡椒的辛辣提味,搭配小笼包子着实解腻。味道和卖相都不属于惊艳的,但却胜在朴素无华的家常味。

关于郑州味道的记忆,
从来不是停留在喧嚣的商场里,
真正的美味,
出没于那些带着历史感的街道里。
可能没有华丽的包装,看起来也很不起眼
但是只有老食客们一家一家的为你验证过
这些吃了几年十几年都吃不腻的老店
才是真正的郑州味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