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城事关注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郑州市生态扶贫带动超3千名贫困群众脱贫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郑州日报-中原网

(张思沛)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生态与脱贫,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11月12日,郑州市召开脱贫攻坚生态扶贫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了郑州市通过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造林绿化扶贫、林业产业扶贫等,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从2017年以来,累计带动32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发布会上,宣布了郑州市生态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具体的惠民政策有哪些?

一是面向贫困人员招聘长期护林员,这也是林业系统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扶贫方式。2017年以来,全市共聘用360余名贫困人员参与护林防火工作,通过护林员工资可实现年人均增收3600多元。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目前全市划定的国家和省级公益林面积达到99万亩,每年可争取国家及省级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00多万元;在国家及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的基础上,市里组织区划了25万亩市级生态防护林、绿化景观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纳入补偿范围的贫困农户年均可增收200-500元。

四是大力推进乡村林果化建设,利用农村“四荒”土地资源,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石榴、核桃、樱桃、桃、梨等特色经济林,参加合作社,培育家庭增收支柱产业,通过田地种植结构调整带动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市财政出台了林业财政扶持政策,引导发展特色经济林10万亩,其中带动260多启贫困家庭实现林业产业增收。

五是就近吸纳贫困人员劳动力参与国土绿化,增加劳务工资性收入。2018年以来,全市林业部门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建设,尤其是加大山区造林和生态廊道建设,每年冬春造林绿化季节,动员绿化施工企业就近吸纳贫困人员参与绿化施工、后期养护,为贫困人口提供在家门口就业机会,年均吸纳贫困人员260多人,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2020年底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生态扶贫今后的工作重点。下一步,要发展优质林果产业 “一镇一品、一村一色”,鼓励贫困地区建立优质林果栽培基地,重点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支持贫困地区通过优选、改良和引进等方式,积极培育优势乡土树种和名特优新树种苗木,积极发展能有效满足城乡需求的造林绿化苗木,加快培育优良观赏苗木及特色花卉产业,扶持有一定基础条件的贫困村庄建设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发展林下经济。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 围绕“绿色、有机”特色, 整合优势资源,稳步推进贫困地区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发展林下经济,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发展林药、林菜、林草、林花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推进林业龙头企业带贫。目前,全郑州市有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0家。积极引导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发挥带贫作用,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采用“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带贫作用。

强化科技培训提质增效。把增技扶智作为促进林产业提产增效及脱贫攻坚的有力推手来落实,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到户培训等方式,对贫困人口开展经济林果栽培、果树整形修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化肥使用以及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等技术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运用科技知识,加强日常管护,发展林业促农增收。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