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城事关注

去郑州,看华夏古国|在青台遗址遇见中原地区最早丝织品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郑州晚报

原标题:《去郑州,看华夏古国|在青台遗址遇见中原地区最早丝织品》

彩绘葫芦瓶寓意丰富,神秘陶罐九星排列,钙化麻丝纺织品意义重大……10日下午,“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系列活动采访团来到荥阳市青台遗址,这处5000年前的文化遗址文化遗存之神秘让人叹为观止。

青台遗址位于荣阳市广武镇青合村东的岗地上,南濒唐岗水库,是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郑州市博物馆在发掘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原地区考古发掘所见的最早丝织品。

2015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共同合作,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为主题的考古项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学术支撑。 

经过大规模系统勘探,青台遗址总面积达107万平方米,由四重环壕围合,其中一、二、三环壕内为仰韶时期遗存,面积31万平方米。2015年至2017年,结合勘探进行重点发掘,遗址聚落布局明晰,居住区、墓葬区、疑似北斗九星祭祀区、作坊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体现了古人对于空间概念的认识及规划。 

据青台遗址现场负责人、考古发掘技工刘秀秀介绍,在发现的文化遗存中,不仅墓葬、灰坑、房基及壕沟等遗迹现象十分丰富,而且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遗物数量众多,它们中的房屋基址、男女合葬墓、幼儿瓮棺葬以及彩陶、钙化麻丝纺织品等珍贵实物,独具代表性,显示了遗址丰厚的文化内涵。 

“青台遗址对推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型划分的科学研究、加深对仰韶文化中晚期社会性质、生产生活状况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对探讨我国纺织技术特别是丝绸的起源,也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刘秀秀说。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文 李新华 /图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