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创新实验班为抓手 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映象网
关注原标题:《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创新实验班为抓手,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实施学校“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加快推进“双一流”创建,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科教融合为途径,以创新实验班为抓手,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强化科教融合,深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搭建共建校企和科研院所科研的桥梁,以科研带教学、促教学。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让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科研团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在科研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面向所有专业一年级本科生选拔组建科教协同创新实验班,实行小班制培养,全程学业导师制。实验班选配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并与校外高能力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协同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学术生涯规划。
强化交叉融合,突出特色优势设置微专业
为更好实现新工科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优势,学院面向全校专业学生开设“智能感知与控制”微专业,鼓励学有余力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修读微专业,进一步增强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竞争力。“智能感知与控制”微专业是传感、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学制为两年制,共设置机器视觉、物联网等6门课程,总学分为12学分。微专业单独编班授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学校颁发微专业证书。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实践培养体系
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探索企业高层次人才资源输出机制,构建专业-产业互联互通、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协同一致的培养模式、完善的优质课程和项目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及创新创业能力。专业与企业共同完成以产业背景和实际应用对象的多层次项目式实践教学库,组建企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实践内容、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价,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实践教学,在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个性化、开放式学习。
强化多方联动,完善全方位学生指导体系
从学业指导、学困帮扶、科技活动指导、创新创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开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引入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信息化辅助教学,科研成果呈现课堂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和改革创新,完善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与多元评价机制,健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智慧教学和课程思政等系列培训活动、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等举措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电气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两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两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世界机器人格斗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赛等大赛中荣获50余项特等奖,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