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种药品!平均降幅50%!河南药品耗材集采落地见效

河南广播电视台
关注大象新闻记者 张华婧/文图

小孙与李帅垒医生交流术后注意事项
受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委托,9月9日至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中国医疗保险等多家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齐聚河南,深入探访河南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面的宝贵经验。
从“天价”到“亲民”:患者的重生之路
“左腿是今年7月来做的手术,晚上10点做,第二天早上7点能下地上厕所,第7天出院,我就自己开车回老家了。这个月我又来把右腿做了,以后再也不用拄拐杖了。”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的病房里,35岁的南阳患者小孙一脸轻松地聊起了自己的病情,让人很难想象他已被病痛折磨了很久。
几年前,身为铲车司机的他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疾病的阴云笼罩了他的生活。随着病情恶化,剧痛和腰椎侧弯让小孙无法正常行走,只能依靠拐杖。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他唯一的希望,但当时高昂的费用让他望而却步。 “2020年我老家亲戚有做过这种手术的,算下来花了十四五万。他们说光一个关节就要好几万,进口的甚至有十来万的。”小孙回忆。
2022年4月20日起,河南执行5种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包括人工关节、人工晶体、起搏器、超声刀头和冠脉药物球囊,降价幅度均在50%以上。其中,人工关节平均降价82%,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000元下降到7000元左右,膝关节从32000元下降到5000元左右。
医保政策托底,给广大患者吃下一颗“定心丸”。今年7月,小孙从老家来医院做左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他说:“我选的进口关节以前是65000多元,集采之后降到7000元左右,差不多打了一折。通过医保报销,医疗费整个算下来自费不到15000元。”今年9月5日,小孙又重返医院做了右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即将出院开启新生活。
透明展柜:集采成果的生动展示
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一楼大厅,一组转角玻璃展柜吸引了众多患者和家属驻足。展柜里整齐摆放着几十组人工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创伤手术用的医用耗材,名称、用途以及集采前后的价格对比一目了然,“五位数”变成“四位数”让人印象深刻。
“集采不仅能让患者节省医疗费负担,作为医生也感觉工作比以前好做了,去年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比前年增加了48%。”医院人工关节翻修科副主任李帅垒说,以往向患者给出手术治疗意见后,因人工关节价格高昂,不少患者存在抵触心理,甚至怀疑医生 “吃回扣”而拒绝手术,导致治疗延误。集采执行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大幅下降,绝大部分患者转变了观念,对医生的信任度也直线上升。
据了解,早在2021年,河南就牵头12省联盟,对型号规格最为复杂的骨科创伤类耗材开展联盟采购,为国家实现骨科全品类集采进行了有益探索。2022年至2024年,河南医保部门又先后对神经介入类耗材、短缺药、急抢救药、血液透析类耗材开展联盟采购。最多参与省份达23个,覆盖全国约9亿人,集采年度总金额达100亿元以上。
价格下降了,质量和临床效果有保障吗?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院长吴晓龙介绍,集采前后医用耗材的品牌和进货渠道本身没有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来的临床对比和调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与集采前保持高度一致。“在开展集采的同时,省医保局还引入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让医生回归到医疗本质,也降低了医生和医院的廉政风险。”吴晓龙说。
企业心声:集采带来多赢局面
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植入一片晶莹剔透小巧玲珑的人工晶体,往往是白内障患者重建视力的必由之路。硬性、软性;球面、非球面;单焦点、双焦点、三焦点……几十年来,人工晶体的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含量不断上升,患者的需求也从“提高视力”扩大到“视野清晰”。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生产人工晶体的企业,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从2020年5月开始参加各地集中带量采购。公司总经理窦兴旺深有感触地说:“执行集采后,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产品认可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产品的年销量从2020年的33万片增长到2023年的54万片,销售额从8637万元增长到16200万元。”
成为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需要具备“硬实力”。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创新,更好满足临床需求。集采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和行业竞争的良性循环。
“自河南首次执行人工晶体集采结果以来,严格落实三方协议不得超过次月底回款的规定,作为企业来说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去完成产品创新和研发。”窦兴旺说。
从河南省医疗保障局获悉,截至目前,河南已落地执行集采药品831种,医用耗材194种,中选药品平均降幅超过50%,中选耗材平均降幅70%左右。河南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求的500种药品和10类耗材,集采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执行集采结果,全省累计节约采购费用670亿元。同时,河南还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专项行动,全省61217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集采药品覆盖率达到66.95%。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医保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国采替代药品联盟采购,牵头做好部分国采到期药品接续和部分高值耗材联盟采购工作,深入开展药品价格治理,推动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让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改革红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