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反应”——河南地区传统工艺类研培成果展在郑开幕

综合
关注
2019年11月21日,聚合反应—河南地区传统工艺类研培成果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副巡视员闫敬彩;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新杰;文化和旅游部研培计划咨询专家赵罡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程健君;河南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张松涛、调研员周学海、副处长祝欣;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于会见;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乐;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乔台山;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崔勇;河南工业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袁剑侠;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田晓;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魏华与众多传统工艺专家、学生等。开幕式由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曹阳主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宣布展览开幕

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新杰在开幕式上致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闫敬彩在开幕式上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研培计划咨询专家赵罡在开幕式上致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与嘉宾一起参观展览
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委托高校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和制作水平,扩大传统工艺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入传统工艺。
2016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入选全国首批57所参与“研培计划”高校名录,开展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截止目前,郑州轻工业大学已开办14期非遗研培班,其中普及培训班11期,高级研修班3期,共计培训学员730人次。参训学员中45岁以下347人,最小年龄13岁,具有高中以上学历280人,硕士学历5人。传统非遗趋于普及化、年轻化、高学历化。培训项目涉及木版年画、剪纸、陶瓷、泥塑、雕刻、刺绣、编织、布艺等8个工艺门类,12个国家级,18个省级非遗项目。共指导学员完成作品660件,在校内外举办非遗研培展览8次,学员作品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4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展览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是对郑州轻工业大学研培计划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总结与回顾。在此平台之上,美术馆为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传统工艺类研培计划搭建更好、更便捷的交流展示平台,以助力传统工艺的振兴,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展览持续至11月25日,欢迎广大传统工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展厅掠影]



(来源:河南省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