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康养一线

天润医疗专家团队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吴祖泽(首席科学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血液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军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祖泽院士是我国干细胞研究之父,为我国最早引入并传播了造血干细胞的理论和技术。著有《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血液生理》、《造血调控》等专著,其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与动力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90年代以来,吴祖泽院士主要从事基因和药物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促进干细胞、基因药物、基因组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的临床转化工作,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重要医疗技术管理政策制定的主要咨询专家之一。

张玮

张玮(Wayne W。 Zhang)教授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什里夫波特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兼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主任、血管疾病研究室主任,心血管病中心董事。同时兼任国际血管外科学会(ISVS)执委,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血管外科学会年度学术大会组委会委员,美国心血管地平线(NCVH) 国际血管大会共同主席,VEITH 国际血管大会科学委员会委员,C3腔内血管及冠脉介入全球高峰会组委会委员。张玮教授还担任美国著名血管外科SCI杂志《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血管外科年鉴》副主编,参与了权威教科书《罗斯福血管外科学》第七版的撰写。

2004年,张玮教授在世界血管外科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Jounal of Vascular Surgery》上发表了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手术的相关论文,该论文对700余例临床经验予以总结,是当时世界上单个中心的最大宗病例报告之一。

在血管外科领域,术者改良覆膜支架开窗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是公认的顶级难度的手术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血管外科医生可以完成。张玮教授亲自创新的手术方式--舒缩可控主动脉支架术者开窗技术,与以往的术式相比,开窗程序相对简化,为疑难主动脉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张教授主刀完成的双肾动脉开窗治疗平肾腹主动脉瘤的手术录像作为示范手术,受邀在美国血管外科学会2013全国年会上播放。其进一步发展改进的双肾动脉加肠系膜上动脉三开窗治疗更为复杂的肾上主动脉瘤术式录像已受邀将于今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全球规模最大的VEITH国际血管大会上演示。

3 孟颂东

199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毕业后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分子病毒室做博士后,2002-2007年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肿瘤免疫中心做博士后和Instructor,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在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院重点实验室工作。

孟颂东博士研究热休克蛋白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免疫中的调控机制,相关治疗性疫苗的研发;非编码RNA与乙肝病毒相互作用及对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热休克蛋白gp96自体肿瘤治疗性疫苗 ——癌症生物治疗的突破T细胞免疫治疗弥补了化疗、放疗局限,实现癌症治疗划时代突破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一,先后在Lancet、Hepatology、PNA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4 杨海涛

杨海涛博士获1997-1999 瑞典医学研究基金会类风湿病遗传学研究奖金 40000瑞典克朗

获1998-2000 瑞典皇家医学研究基金会多发性硬化病研究基金65000瑞典克朗在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中发现了10余个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位点,相关文章发表在免疫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和神经免疫学杂志上(Th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及自然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上。

2001-200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O-1科研基金-神经退行性疾病-共济失调-II型病(SCA-2)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120万美元)与导师Pulst教授共同承担,建立了疾病的细胞和动物模型,文章发表在人类分子遗传学杂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发表了研究文章。

2003-2005 美国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重大基病项目PO grant《2000例肾移植病人器官排斥反应与转化生长因子(TGF-bet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与导师Akhurst教授一起承担700万美元的基金;发表文章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及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

2005-2006年获美国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独立科研项目资助T32科研基金50000美元,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从事新生儿发育畸形与酒精中毒及与Hedgehog信号转导的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实验室研究杂志上(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2006-2009年与南加州大学医学系风湿病科主任Stohl教授一起承担美国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O-1基金(120万美元)《红斑性狼疮的B细胞分化研究及人源单克隆抗体Anti-CD20的治疗狼疮的效果》,相关文章发表在风湿病研究杂志,免疫学杂志上。

2009-2011年与美国Scripps研究所Lotz教授,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Terkualtaub教授一起承担美国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重点科研相目PO基金(720万美元)《骨关节炎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首先发现了骨关节炎X-盒转录因子(XBP-1)的基因旁路剪切现象和未折叠蛋白信号转导与骨关节炎的分子病理关系。

科研专长:1) 常见病,复杂遗传病的研究,应用遗传基因连锁分析,基因位点定位,基因作图,基因突变位点扫描,基因 序列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基因芯片和基因表达的研究;基因功能和致病基因的功能性研究,新的 致病位点的基因分析,SNP的关联分析,基于新一代测序的深度分析(突变位点,ncRNA,miRNA,表观因子和远程调控元素)。2) 致病基因的功能性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和基因导入技术,为致病基因的功能性研究提供研发平台;常见病,复杂病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运用小鼠,大鼠和斑马鱼动物模型技术,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开发和在临床上的应用;3) 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生机理,从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基因,病生机制,疾病的信号转到,基因和病理机制的分子医学网络及应用小分子抑制剂和MiRNA在人类复杂病的防治治疗的分子医学机理。

5 田应理

原河医大一附院,二附院院长,省内知名骨科、疼痛科治疗专家,从事临床近50年,时常见 骨科各类慢性疼痛有独特见解,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等各类组织损伤等,采用世界先进的入溶盘技术和胶原酶溶解术及软组织分解书,均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6 李中健

李中健,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心电学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科主任。中国心电信息学会/食管心脏电生理培训中心/心电图会诊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心电学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郑州分会郑州医学专家会诊中心心电专业首席专家;国家、省级心电图继续教育负责人;河南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广州市卫生局外审专家。

从事心电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3年。2009年应邀担任美国《Circulation》杂志特约审稿人,应国家航天中心和多次国际会议邀请讲“心电图身份识别研究”、“胎儿心电图”、“2009年国际心电图指南解读”等,应美国亚特兰大Georgia  State  University邀请进行“国际太极拳”科研合作,与世界心脏病联盟合作的调查研究取得成果,应《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杂志主编Joseph  A。  Vita博士约稿;带领河南心电人应邀参加7次“世界心脏病大会”及“国际动态心电图与无创心电学会”会议;在国内率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心电学之路”的科学设想,分别考察和调研了俄罗斯、罗马尼亚、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迪拜、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及国内多家医院的心电图工作情况;论文壁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会议上评为一等奖;带领河南队荣获“全国心电图大赛”第二、三名;被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聘为客座教授;出版的《实用Cabrera导联心电图》、《护士实习心电图教程》专著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代表国内心电同行接受国家级报刊《健康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记者专访,应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邀请带领科室人员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进行“心电图学”系列讲座(26讲),在《河南法制报》连载30讲《郑大二附院心电图科的故事》及17讲《心电图科普园地》。

7 彭林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及同济医科大学,师从中国外科学鼻祖,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从事普外科工作十余年,在普外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疝外科、肝胆胰脾外科、胃肠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有较深造诣。近年来重点发展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方面的最新治疗方法,应用腹腔镜、消化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创新性开展各种现代疾病治疗:①血管外科疾病: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介入手术、成功完成了多例血管领域复杂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如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肾上型腹主动脉瘤破裂、肠系膜上动脉瘤杂交手术,颈动脉瘤切除血管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等②现代疝外科:局麻下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各种复杂疝、复发疝治疗,腹股沟疝手术24h出入院③甲状腺微创外科:微创技术下的甲状腺手术,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各种甲状腺癌综合治疗④其他普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腹腔镜下胆道手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新技术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8 王清明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和蛋白疫苗。先后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973”课题、“863”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指令性课题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创新基金课题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生物制品Ⅱ类新药证书1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余篇,参编译著4部。

鱼咏涛

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工作,从事肿瘤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研究。2002年至200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关注染色体拷贝数和特定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两种肿瘤癌变机理的关系。在Oncogen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Cancer Letters、Genome Research、Genomics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

曾作为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完成构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胎肝基因表达谱,所建立的转录组为国际上启动“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并由我国领衔此重大科学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9年至今主要研发方向为: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辅以经典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在精确性、敏感性、安全性和降低成本几个方面为传统医学防、诊、治手段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10刘磊

艾科优美科研部总监,临床医生。从事肿瘤信号转导研究。

2010年~2012年,就职于福州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医师工作,负责实体瘤化疗、靶向治疗,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对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接受了全面培训。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Int J Clin Exp Pathol、Urologic Oncology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

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2项,主要负责相关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改变情况。2015年至今,就职于艾科优美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负责本公司肿瘤化疗药物质谱检测、肿瘤化疗药物NGS检测、肿瘤化疗药物荧光定量检测、BRCA1/2的NGS检测、耳聋基因一代测序等检测项目信息解读,为受检者提供用药信息指导,并提供解读说明。

来源:河南省润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