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全城吃面主人公李刚去世 市民送其最后一程
送一束素菊寄哀思。郑州昨日上午大雨如注,郑州市殡仪馆六厅,人们冒雨前来为“全城吃面”主人公李刚送行。市民、网友,包括央视在内的诸多媒体,大家像李刚的亲人一样,送他最后一程。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赵丹/文 记者 袁晓强/图
【送别】
伴随井小敏泪眼的,是嘟嘟撕扯人心的哭声。“咱们不是在家说好不哭吗?听话。”井小敏劝着怀中的女儿,自己泪如雨下。
昨日早上7点开始,陆续有网友、市民抵达郑州市殡仪馆六厅,送李刚最后一程。
一直关注并帮助李刚的郑州电台主持人张明,在挽联上写下“送李刚一路走好”。
东方今报社全媒体中心总监刘克军代表报社送上花圈后,特意又以个人微博@刘言非语的名义,送上花圈。
郑州市民袁海军坐着轮椅,由妻子推着赶到现场,送上花圈。还有众多一直关注并帮扶李刚的网友,如@赵云龙、@杨建国等,也纷纷送上花篮或花圈。众人从告别仪式一直陪伴井小敏一家到取出李刚的骨灰,才离去。
一位网友说,李刚走了,孩子尚小老母年迈,大家要像他的亲人一样,以后,继续关注这个家庭。
雨中,井小敏和女儿嘟嘟缓缓走来。伴随井小敏泪眼的,是嘟嘟撕扯人心的哭声。“咱们不是在家说好不哭吗?听话。”井小敏劝着怀中的女儿,自己泪如雨下。
李刚75岁的老母亲弓着背,戴着老花镜,怀抱着给李刚准备的小被子、白花等物。老人家于仪式前一晚辗转难眠。她忆起李刚病逝前几天说的话,“他说妈我疼得太难受了,不治了,别抢救了,让我走了算了……”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老人给儿子亲手准备了一床棉被。
【心语】
井小敏又掏出一小瓶白酒,倾洒地上,哭诉道:“李刚,你活着时好酒赖酒都喜欢喝几口,病了以后我不让你再沾,现在喝吧。”
追悼会大厅内,老的老,小的小,大家在等待再看李刚最后一眼。“爸爸睡着了,他太累了,要好好睡一觉。”盖上新被子的李刚遗体缓缓升至厅中,井小敏忍痛安慰女儿嘟嘟,嘟嘟的哭声又大了……
告别仪式过后,大雨如注。井小敏由人搀扶着,步履蹒跚,前往殡仪馆内焚烧祭奠区。夫妻7年,知心贴己。井小敏细细收拾李刚的遗物,要“烧”给李刚。
井小敏又掏出一小瓶白酒,倾洒地上,哭诉道:“李刚,你活着时好酒赖酒都喜欢喝几口,病了以后我不让你再沾,现在喝吧。”酒香中,她打开李刚的遗物,把棉被、衣物一一掷于火中。一个小巧的指甲剪,井小敏同样扔在火苗中,“李刚,你爱干净,指甲剪给你带来了。”
每掷于火中一个物品,井小敏都会低声念叨几句,好像李刚就在身边。从此阴阳相隔,这些物品,是他们夫妻一场的见证物,是井小敏对李刚表达感情的出口。
唯有一件物品,井小敏选择自己留存——戒指。“结婚时买的,我得留着。”井小敏说。
【关注】
一碗面的故事带给郑州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和温馨的爱心传递,把人们的善良汇聚了起来,让人们感到,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依然那么鲜活。
李刚离世,捐献眼角膜回馈社会的举动,引无数关注。连日来,新华社、央视等各级新闻媒体关注此事,新京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则通过官博发声,关注郑州“全城吃面”一事的进展。央视还于昨日到李刚遗体告别仪式现场记录。
昨日下午,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联系东方今报记者,了解“全城吃面”温情细节。李刚走了,“全城吃面”的效应延续至今,这说明什么?
河南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云龙认为,“全城吃面”曾感动了一座城,如今李刚以捐出眼角膜的方式回馈社会,再次传递着人间大爱。现实生活中,也有人用“扶老人反被诬陷”等案例,称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道德荒漠”中,有人甚至去选择做一个人心冷漠的看客。
但是,近年来我省涌现出的大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典型人物。一碗面的故事带给郑州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和温馨的爱心传递,把人们的善良汇聚了起来,让人们感到,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依然那么鲜活。
“全城吃面”的意义还在于让人们知道道德并非高不可攀,道德是人人可为之事。
网友追思
@紫辉之心:当我们因为爱心去吃面时,又有多少人还在靠着自己的努力艰辛地挣扎生活,如果他们有卖你所需要的东西,请不要为了一两块钱而再计较!
@陈里:李刚兄弟走好!去年5月,我在郑州他的李记卤肉刀削面馆里见了他,后来在西安第四医科大学又见了他。李刚是一个汉子,一个爱心人士。兄弟一路走好!
@主持人张明:秋雨痛哭落埃尘,冬日面暖满城人,两年陪伴盼奇迹,三月义卖望脱困,面卡张张难兑换,关爱颗颗皆赤心,援手不断度险关,病魔频扰总缠身,身去天国留牵挂,眼望妻女泪纷纷,广播昨约同吃面,电波今邀送离魂!
@太极魏晓军:希望我们的相关部门要更加重视普通百姓大病救治问题,李刚是幸运的,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身后没有给家人留下过多的债务,可是又有多少草根家庭如此幸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