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学生漫画考古日记走红 因盗墓笔记选择考古
你以为考古就是挖墓吗?你觉得考古就是一年四季在田野“面朝黄土背朝天”吗?郑州大学2011级考古专业学生李子一用漫画记录考古日记,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妙趣横生的考古世界。这不,连考古界专业学术网站中国考古网都开始连载她的考古漫画了。
□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刘如楠/文 沈翔/图
【经历】
学两年考古
发现跟《鬼吹灯》没关系
她自称“阿三”,说自己是“考古圈一画画的,漫画圈一挖墓的”。在她负责的班级微博“@郑州大学官庄考古队”上,她用漫画记录了同学们的考古生活,原本枯燥而又辛苦的考古生活,在她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她就是郑州大学2011级考古专业学生李子一。
作为一个女孩子,怎么就选了被很多人看来很辛苦的考古专业?“最开始选择这个专业是受了《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影响,但是读了两年发现远不是那回事。”改变发生在大二结束后的暑假,当时她参加了吉林大学组织的夏令营,请的是国外考古学的教授,用国外的授课方法。“课堂是互动式的,还有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和提问,当时就觉得这才叫真正的学习。”她回忆说。
2013年9月,大三开学后李子一和同学们开始到荥阳官庄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走田埂路,烧垃圾,半月一洗澡,裤子全是土,去村子唯一的小卖铺蹭网,铁锨耙子用得比笔熟练,在三四米深坑之间飞檐走壁……“觉得那几个月的日子,虽然很苦,但不是谁都有机会去体验的,值得一辈子去纪念。”她说,这段实习真正改变了她对考古专业的看法,让她坚定了硕士继续读这个专业的想法。
【缘起】
用漫画记录考古实习生活
为了记录考古生活,李子一和同学们当时用照片记录考古生活的点滴,然后上传到微博“直播”。实习回来,这个微博即将面临荒废,她觉得很可惜,回想起田野实习那段简单而有意义的日子,萌生了把实习时那些有意思的事儿画成漫画,并在微博上连载的念头。
翻开李子一的笔记本,一只既像狐狸又像猫的奇怪生物映入眼帘,它就是漫画的主角 “阿三”,这是她在高中的时候给自己起的外号。漫画里,阿三时而愤怒,时而大笑,纠结时会托腮思考,激动时会侃侃而谈,真可谓一个“表情帝”。
最开始,漫画主要通过“阿三”之口,记录考古实习工地上的事情和生活中有意思的小片段。“当时觉得很苦的日子,画出来觉得特别有意思。”李子一说,最初漫画上传到微博后,她只@了自己的同学,没想到这些漫画深受同学欢迎,被大家争相转载。
【意义】
漫画改变公众心中的考古
漫画日记连载几期后,实习生活也记录得差不多了,可同学们还是不过瘾,强烈要求她继续画下去。“实习生活画完了,觉得也不知道该再画点啥。”她说,这时一个老师建议她可以通过漫画向普通公众“揭秘”考古生活。
漫画的第二个主题,第一篇就是纠正大家对考古的“偏见”。 “这一模块主要是向大众普及考古基本知识的。”她说,社会上很多人对考古其实不了解,考古是不是挖恐龙?是不是挖墓?考古的时候能不能顺回来一些东西?画这些漫画就是为了普及知识。
“考古涵盖的东西很多,除了挖墓,总结不同时期的规律、进行田野调查、研究考古的遗物、考古人的具体职业……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她笑着说,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后私信她,说通过漫画培养起了对考古的兴趣,“当时特别有成就感”。
不仅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阿三”的漫画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田野实习新手手册”,向本专业初入门的学生普及实习常识,“考古实习7宗罪”、“想做大师?苦练刮面画线才是硬道理”……考古专业新手们常犯的错误,在漫画里都能找到答案。
【火爆】
考古网站专门开辟栏目推送
“我也不知道为啥,这些漫画就默默地火了。”李子一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五月份有家考古方面的杂志社向她约稿,没想到把画稿给他们后到现在也没发。
不过,虽然杂志社没有给她出版,但是积累下的资料以及坚持不断的连载,让她迎来了新的契机。今年十月去参加仰韶论坛时,她的漫画居然被专家相中了。“当时,我趁着会议间隙画考古漫画,就有几个老师表示很有兴趣。”她说,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山西考古所等几个老师都向她要了图。
“最给力的是中国考古网,已经开始在网站上连载了。”说起这个,她带点小小的自豪说,中国考古网作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下属的官方网站,有很多学界大咖的东西,“那个网站的老师专门给我弄了个‘图说考古’系列进行连载。”她说,不仅在网上连载,还在他们的官方微博、微信上也进行了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