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综合

信仰的力量——河南英模风采录|郭景尧:豫东党组织的奠基人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刘海涛

四月的豫东农村,春光正好。

从睢县县城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向西南方向行驶20多公里,就来到了后台乡郭河村。

“这是抗战胜利60周年时,为郭景尧、郭永明、秦绍武、郭永乐4位烈士立的纪念碑。”66岁的村民郭新奇指着村口的“郭河抗战烈士纪念碑”说,93年前的春天,郭景尧带领12名热血青年在家里秘密集会,成立了睢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郭景尧,生于1903年,睢县郭河村人,先后就读于开封东岳美术学校、杞县甲种农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其间接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进行各种革命活动,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10月,中共豫陕区委建立。11月,郭景尧结识了豫陕区委农运负责人萧人鹄,并带着萧人鹄来到郭河,开办平民夜校,宣传先进思想,发动群众。

“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郭景尧就发展郭庭襄、秦克信、朱才焕、孟昭轩等十几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26年春,建立了睢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也是商丘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商丘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世海说。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郭景尧任武汉国民政府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随军政治工作大队豫中工作组组长,负责京汉沿线的工作。5月,他在汝南韩庄学校开办了农民运动训练班,培训青年学生和积极分子60多人。1929年秋,中共睢县县委成立,他任县委委员,并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1935年,他组织了睢县声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大游行,掀起了睢县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景尧在睢县积极发展抗战力量,以“睢县抗敌后援委员会”的名义,举办了第一期抗日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了抗日积极分子近200人,并组成了睢县流动话剧团。7月,在豫东抗日第三游击支队负责后勤供给。“在部队给养紧缺的时候,爷爷从家中拉来粮食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家里的粮食吃完后,他又将自家的土地卖了,为部队购买粮食和日用品。”郭景尧的孙子、周口市水利局退休干部郭新胜说。

1938年10月,豫东抗日第三游击支队改名为新四军游击支队,郭景尧任政治部宣传科干事,随游击支队到达永城,并于12月当选为永城县农救会主任。

1941年2月,郭景尧带队去永城南小李庄筹备军粮,不幸遭敌包围,战斗中身负重伤,3月在战地医院去世,年仅38岁。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郭景尧和彭雪枫、鲁雨亭等30名同志一起,被商丘市评为“3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离开郭河,正遇到从扶贫车间下班的村民们,夕阳映照在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郭景尧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正奔向幸福的未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