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综合

预计今年底河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6%

大河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十四五”期间河南已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39亿元 预计今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6% 》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文 白周峰 摄影

10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推进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我省水利投资再创新高,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十四五”期间可落实水利建设投资2800亿元以上,较“十三五”增加61%。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库2540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8万处,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不断完善。

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已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39亿元,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为有序推进河南现代水网建设,省水利厅编制了《河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了“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水网框架体系,谋划了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等4大类项目。

围绕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建成出山店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扩大南水北调水、黄河水受益范围,推进豫东水资源配置等跨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加快形成本地水与外调水互为补充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聚焦流域防洪安全,积极推进昭平台水库扩容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强化重点河流治理,实施海河、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提升改造,开展郑州等城市防洪达标建设,不断健全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全面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加大丹江口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推进坡耕地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让河湖重现生机。

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更为严峻。我省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努力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方面,近年来,我省相继建成前坪、出山店等大型水库,即将完成袁湾水库蓄水验收,稳步推进汉山等水库建设和昭平台水库扩容、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初步完成沙颍河、唐白河、卫河(共产主义渠)等主要防洪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快速推进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形成了由2540座水库、1.67万公里5级及以上河道堤防、14处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方面,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立了覆盖全省12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的78个县(市、区)、748个乡镇、8299个村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雨水情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升短临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系统可靠的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方面,持续优化完善水库、河道、蓄滞洪区、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防洪预案,完成省级水利数字孪生平台(一期)和贾鲁河、卫共流域等防洪“四预”提升项目建设,完善重大水旱灾害调度指挥工作机制,构建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增强极端暴雨、特大洪水、重特大险情灾情的应对处置能力。

推动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如何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管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实施水质提升行动。预计2025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6%、规模化率达到65%、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四年呈上升趋势,较2020年提升14.23个百分点。饮用水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四项指标全部动态达标。

下一步,在水源保障方面,我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骨架和大动脉,向豫东充分延伸,向豫西翻山越岭,统筹推进豫东水资源配置、观音寺调蓄等工程建设,不断扩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覆盖范围。

紧密对接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和水源工程,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

同时,强化水质管理和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推动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全省建成美丽幸福河湖455条(段)

“十四五”期间,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河湖长制为平台,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推进河湖生态持续复苏,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其中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河湖库“清四乱”、母亲河复苏等专项行动,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全部达标,主要河流生态流量断面保障达标率均超过90%。

全省共建成美丽幸福河湖455条(段)、长度超5000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36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20万亩,新建淤地坝14座,除险加固淤地坝99座,水土保持率达到88.44%。

在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面,全省地下水超采区与2020年相比,浅层、深层水水位分别上升4.43米、5.22米。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