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推消防救援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首份综合性意见出台
大河报
关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通讯员 张珊珊 文图
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消防安全向“综合治理”转变,火灾高危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机制……2025年6月25日,河南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推动河南省消防救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一系列标本兼治的对策。这是消防改制以来河南首份综合性消防政策文件,系统提出实施“六大工程”,为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化消防治理体系提供坚实政策支撑,助推河南消防救援工作高质量发展。《意见》有哪些亮点和新规,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进行梳理总结。
首次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
《意见》提出要实施责任体系优化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责任体系。
重点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担任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消防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等次评定重要参考。
特别明确县级以上政府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及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责任。
首次明确消防救援机构履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消防工作的统筹协调、考核督办。探索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聘请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
消防安全从“单一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
为破解消防安全“单一监管”困境,《意见》提出实施隐患治理提质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针对火灾风险研判预警、数字手段应用,以及突出问题、重点场所、难点乱点、源头隐患等治理,提出牵头部门和治理措施。
突出源头防范,将消防安全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综合治理、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内容,纳入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专项规划,有效阻断各类风险向消防安全领域传导映射。
突出系统治理,固化“全链条”治理经验,深化整治消防安全重大风险;组织重点行业部门每年部署开展系统领域排查治理;持续推进难点、乱点治理。
突出智能监管,建设省级消防数字化治理平台,持续推进“智慧消防”建设。
首次明确火灾高危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
《意见》提出实施制度机制创新工程,夯实制度基础,发挥“管根本、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其中,明确提出优化消防监督力量。加强省级消防安全研究,整合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专家等力量,辅助开展法规、技术标准和防火灭火技术研究;各地因地制宜地优化力量配置,协助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消防救援站、政府专职消防队全面开展“防消联勤”工作。
综合提出优化消防监管手段。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曝光六公开三倒逼”机制;完善信用监管手段和信用修复机制,发挥惩戒“杠杆”作用。
完善消防领域保险服务体系,首次明确火灾高危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探索推行火灾惠民保险、火灾隐患整改贷款服务,迈出消防安全金融监管“第一步”。
此外,重点明确优化消防政务服务,规范涉企消防行政检查,优化消防行政许可范围、程序。
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办)负责本辖区消防工作
打通基层消防治理“最后一公里”,是实现消防救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意见》提出实施基层治理重塑工程,理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平安建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公安派出所、综合执法队、消防安全服务中心、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共同做好消防工作,打造“一队一中心”升级版。
将消防安全纳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范畴,列入基层治理网格、基层治理平台管理服务事项。市级消防救援部门组织开展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评估,评估合格纳入县级消防救援部门统一管理指挥,运行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同时,稳妥有序推进赋予乡镇(街道)消防行政执法权。
推广独立式火灾报警和简易灭火设施安装
为提升城乡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意见》明确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救援体系、实战实训的训练体系、专业精准的作战体系。
全面普查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编制落实消防专项规划,尽快补齐“欠账”。在家庭作坊、沿街门店、老旧住宅小区推广安装独立式火灾报警和简易灭火设施,2026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善省、市、县三级综合消防救援指挥系统,建设省级综合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针对“全灾种、大应急”职责定位,配套建设专业训练设施、场馆,建设省级综合消防救援实战演训中心、综合保障中心。2025年年底前建成省级综合消防救援实战演训中心和综合保障中心。
推进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按规定落实队伍经费、薪酬待遇、社会保险、职业健康、伤亡抚恤、车辆交通等保障措施。
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机制
《意见》提出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宣传提升意识、教育提升素质、培训提升能力,有效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能力水平。
将消防知识纳入义务教育、普法教育、国民安全教育、城乡科普教育等内容,推进消防宣传“五进”。
强化火灾警示宣传教育,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将举报奖励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与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统筹安排。
将消防安全纳入党员干部、公务员培训和职业培训内容;建成省级社会化消防培训中心,按照“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要求,逐行业开展培训教育;行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系统领域培训。
2025年年底前建成省级社会化消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