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民生

京剧演员晒头饰被批太残忍 郑州网友:宁肯不要

郑州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刘桂娟日前因为一则“点翠头面”的微博引起网友关注。

“这一头点翠头面,八十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

今天即便是四十几万元人民币也买不到了

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刘桂娟日前因为一则“点翠头面”的微博引起网友关注。

这条图文微博称,“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使是四十几万元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

随后,包括环保人士在内的众多网友质疑其残忍。但在微博上,刘桂娟坚持认为,“对艺术负责,宁可多花钱,多一倍的翠鸟,也要买最好的”。

郑州晚报记者 张玉东 石闯

郑州网友:

这样的艺术

我们宁肯不要

一位叫羌南的郑州网友向我们发来了一段文字:只知道京剧头饰漂亮80只翠鸟的羽毛,虽然梅兰芳大师用过,但时代不同了,过去人茹毛饮血,今天还会吗?相信善良的梅大师活在今天,也不会为此炫耀。

……如果是这样的为了艺术,我们宁肯不要。——羌南

京剧演员晒头饰:宁可多一倍翠鸟也要对艺术负责

事情起因何在?记者搜索发现,近日,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刘桂娟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已删除):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便是四十几万元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手艺,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每次演出,后台总会有化妆师或同行爱好者,专注地看它,赞不绝口。

之后,刘桂娟又追加了一条微博:“梅先生(编者注:指梅兰芳)的点翠头面精益求精,颜色绝对相同的软翠,大概需要几百只翠鸟,程先生(编者注:指程砚秋)体型高大,做头面翠鸟需要更多。软点翠太稀有了,价格贵一倍。我觉得现在的剧团跟艺术家学习也要学习梅大师程大师!对艺术负责,宁可多花钱,多一倍的翠鸟,也要买最好的,那样才会对得起观众,戏比天大!”

网友:太残忍,寻找替代品吧

这次刘桂娟的回应再次遭到了网友的围攻。

@丝羽落而思不往:翠鸟是不能人工繁殖的,对于翠鸟来说,拔毛意味着死亡,一头翠羽做的点翠头面,意味着至少几十只野生翠鸟的死亡。

@冯佳小号冯暖暖:真正的大师,即使一身素袍也会被大家喜爱。

@王有良:桂娟老师您这是何苦,不过您可以此为由头呼吁一下科技界人士发明一种翠羽的替代品且效果不亚于真品。

当事人回应:我只是想分享一下艺术美

刘桂娟接受新华社和《南方都市报》采访回应点翠头面风波称:“我只是个戏子。”“我晒这则微博只是想和粉丝们分享下传统国粹艺术行头的艺术美,告诉大家有这么一门手艺,没想到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说,戴头面,是合法合规的,它体现了一个演员的实力。”

刘桂娟说,点翠头面不是她个人的财产,因此不存在炫富;从戏曲诞生那一天起,点翠头面就有,国内各院团都买;在京剧这门艺术中,戴点翠头面合法又合规。

“一些网民说我残忍,我觉得有些委屈。”刘桂娟说,她是爱护动物的。“我曾在微博里留言,让大家开车时注意在车下躲避的小猫小狗。”

“面对一些网友的质疑,甚至是攻击谩骂,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感觉太‘无厘头’了。”刘桂娟说。

业内人士:名角都有专用点翠头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各大京剧院团,都买有点翠头面,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而价格也不菲,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一些主演和名角都有自己专用的点翠头面。全国院团估计有“上千头”。

针对网友给出的“可以找一些替代品”的建议,刘桂娟解释说,现在也有一些“山寨货”,但质量太差,根本戴不住。“希望将来有一天,随着工艺的进步,能有‘价廉、质优、物美’的替代品出现。” 

刘桂娟

女,汉族,生于1965年,天津市人。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2007年,刘桂娟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也是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被称为“津门才女”。在其实名微博上这样介绍: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届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

翠鸟

中型水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

点翠头面

点翠工艺是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

传统戏曲的旦角演员都需要“头面”。所谓“头面”,是指整个头发的造型、饰物,“点翠”是其中一种。

点翠头面,甄嬛也戴过

点翠头面也被影视剧尤其是清宫剧广为借鉴,比如《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头饰,甄嬛没有华妃娘娘那么华贵,所以戴得少点。

白燕升:

艺术应该传播真善美

一则鸟和人的新闻又在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在自然界,鸟和人的较量,鸟是没有优势可言的,然而,在文明社会,鸟和人的较量,就得说道说道了。

先说鸟,它们给人美感、给人力量、给人灵感,给人向往,是人类的朋友,任何以满足私欲为目的的杀戮,在当今不断进步的社会里都是不提倡的。对生命的尊重,是符合社会文明进程的高度的。

再说人,文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之一,人是智慧动物,创作文明、传播文明、发展文明,是人类重要的行为准则,是文明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任何不文明的言语和行为,是被绝大多数人唾弃和鄙视的。

还有道德,任何人,尤其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传播的应该是真善美与正能量,不谈艺术而拿着艺术的资本去炫耀,炫耀资本、炫耀财富,实在不妥!拿着国家的薪饷不去表现艺术之美,而来嘚瑟身家之贵,不管在“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代,还是全民上下厉行节约的今天,都是被不齿的。

再说虚心,任何艺术植根于生活,植根于人民大众,所有的荣誉与美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被大众认可的美才是真的美,大众给予的荣誉才是大荣誉,面对大家的一切意见,非但不谦虚接受,还趾高气扬地谩骂嘲讽,起码的尊重与虚心都没有的话,这样的艺术,真不见得美到哪里去。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文化是什么?——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人要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要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把鸟儿的羽毛覆在身上的时候,我们能有鸟儿那颗简单自由纯美的心吗?

想到了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作者白燕升:原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

仿制材料即可达到舞台效果

李树建(河南省豫剧院院长):像这种稀有贵重的头饰,我们团里基本没有。我没见过这个东西,不是太在意。我们演员的服饰都是到戏剧商店里去买,头面上的红宝石、蓝宝石也都是仿制品。

高新军(郑州豫剧院院长):用动物羽毛做头饰,这个过去听说过,但制作起来很费事,需要一点点去粘。现在早都不用这种方式了,一是出于动物保护意识,再就是,现在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能达到舞台效果。

刘海燕(评论家):对艺术负责,更应表现在自身的表演上、对艺境的无限追求上。外部道具再逼真毕竟只是形式,过分追求也是一种过度消费,是商业文化的流行病;并且形真不一定神真。戴着从活的动物身上拔的羽毛,如果是真正的艺术家,她会感到心疼。真正的艺术家,会懂得关爱更弱的生命,会追求神真。

真正的艺术家,懂得关爱生命

以尊重自然的态度去传递美

王晴(时尚行业人士):作为从事时尚事业的业内人士,呼吁大家以尊重自然与生命的态度去传递我们所从事的美的事业,让我们所传承的美带上更多精神的内涵和文明的气息。

伤害40只翠鸟就触犯刑法

董朝伟(郑州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护站专家):按照法规,伤害40只以上翠鸟就可能触犯刑法。京剧是国粹,讲究扮相,这个我不反对,但是也得与时俱进,要爱护幼小的生命。

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熊项斌(中州大学副教授):当然,这也许不是个例,值得社会上的每个人反思。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有清醒认知,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不能一味地复制过去,而要从传统中汲取正能量创造出新的艺术。

郑州晚报记者 尚新娇 崔迎 石闯 张玉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