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民生

郑州城中村拆迁租房难 农民工被逼自造房车(组图)

摘要: 近几年,郑州的城中村改造迅猛推进,拆迁让“郑漂”一族不得不一次次地寻找新的家园。几年前,农民工老杜从东陈伍寨搬到北陈伍寨,后来又搬到陈庄。一年前陈庄也拆了,三环之内老杜再也找不到便宜的房子,便自己动手将一台三轮车改造成了太阳能“房车”。

中原网讯(记者 殷海涛)近几年,郑州的城中村改造迅猛推进,拆迁让“郑漂”一族不得不一次次地寻找新的家园。几年前,农民工老杜从东陈伍寨搬到北陈伍寨,后来又搬到陈庄。一年前陈庄也拆了,三环之内老杜再也找不到便宜的房子,便自己动手将一台三轮车改造成了太阳能“房车”。

上万元打造太阳能房车

老杜名叫杜恩正,43岁。郑州西三环的桥下有一个民工市场,和一大群人一样,老杜在那里等活。他在郑州生活了32年,住过郑州大大小小的都市村庄。

2014年底,郑州三环以内的城中村不复存在。而最近的一条新闻,郑州金水区6个城中村将拆,40万人面临重新找房子,不禁让人脊背一凉。

老杜住了3年的陈庄,也在2014年11月拆除。他租了两室,房租为300元。老杜说拆迁以后,他再也找不到这么便宜的房子,小区房太贵,住不起。

他亲眼看到这几年房租涨得厉害,标准间从最初的100多涨到如今的1000块。他的工友则搬到了四环以外,因为那里房租便宜些。

老杜不愿搬到四环外,首先距离太远,找活不方便,而且听说那里不久也会拆,其次是他养狗,没人愿意租给他。

于是,老杜突发奇想,把自己拉货用的三轮车改造成了“房车”。今年5月,他买了7块太阳能板,加装了4块电池,焊接加长加高了三轮车,前后花了一万多,一台太阳能“房车”成了。

他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台电视机,300块钱买了信号接收器,能看50多个频道。这辆简陋的房车结束了老杜漂泊的生活,开始了蜗居的日子。比起那些冬天还睡在桥下民工,老杜说好多了。

4条流浪狗相伴 狗伙食比人好

老杜养了4条流浪狗,吃住和老杜一起,被老杜养得皮毛油光发亮。老杜舍不得吃,但花在狗身上的费用却从不抠门,这些狗娇养惯了,不吃素只吃肉。老杜都是买板鸭、猪头肉和烧鸡招待他们,每天花在狗身上的费用为40元。

“几只狗都有名字,最大的叫好妞,因为它听话,二妞吵它它会哭,老三叫黑嘴妞,最小的叫白妞。”

老杜心善,看不得街边伤残的流浪狗,最多的时候收养过28条流浪狗。老杜说,城中村拆完了,这些流浪狗没地方去,好多都被收狗的人打死了。他没能力租房,这些狗都没地方养,长得好看的狗都送人了。

一条跟了老杜13年的大狗前天老死在房车里,有人花了400元要买他的狗肉,老杜拒绝,给老狗埋到了地里。

今年3月,老杜收养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藏獒,他去宠物医院给藏獒注射高蛋白,280元一支,为救活这条狗花了2000块钱。藏獒性烈养了一个多月,治好后却咬伤了他,老杜不得已400块钱把这条狗卖了。

13岁闯荡社会 30多年不肯回家

老杜来自驻马店上蔡县,他13岁就离家出走,没学文化,临走时跟家人赌气发誓“过得好与差,都不让家里管。”

1983年,老杜来到郑州,在黄河渔场工作,当时一个月工资25块钱。后来,老杜又开过饭馆,卖过冰棍,开过修理铺……直到今天老杜仍没能力在郑州买套房。

不知道老杜和家人多大的仇怨,让他30多年不肯回家,甚至身份证丢失也不回去办理。老杜拿出了一张纸片,上面写着他的身份证号,他说这是一代身份证,现在都三代了。

嘴上说不想家,但他自己却到派出所查父亲的档案,他说还在,说明老人还活着。他能说出父亲今年的年龄是87岁,不需要思索片刻。

他告诉记者,父亲和大哥曾经来郑州找过他,他老远就看见他爹,但马上躲走了,老父亲找不到他,失望而归。说出这些话,他一脸的不在意。

老杜没有媳妇,曾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生活了一年多,走了,老杜说女人嫌他没户口,临走时老杜给了她8万块钱。此后也有城中村的人给他说媒,老杜嫌那个女人有疾病不愿意。

老杜说他不怕吃苦,掏大粪的工作他也干过,一年也能挣好几万块钱,但他存不住钱,抽烟、喝酒、养狗花掉了。老杜的工作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三四百,但不好的时候六七天也等不来一个活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