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 民生

揭秘:河南省人大新选出的领导干部 都要做这件事

摘要: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一切公民和组织都要遵守这一最高法律。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

独家揭秘丨人大新选出的领导干部,都要做这件事

去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生效日期是2016年1月1日。随后,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河南省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法》,用立法的形式建立了我省宪法宣誓具体制度。

根据日程安排,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将在1月31日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选举和决定任命事项。按照法律规定,这些新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要进行宪法宣誓了。

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一个仪式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春良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宣誓是宪法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种必要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能得到进一步展现。具体来说,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实现依宪治国;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民本意识,自觉当好人民公仆;有利于在全社会进行宪法教育,培育宪法精神;有利于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前段时间有一个话题在网友中很流行,就是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根据小编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仪式,可以促使个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宪法宣誓,则可以让国家工作人员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仪式感,而且是强烈的仪式感。这种神圣的仪式感,会让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感到敬畏,对依照宪法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感到敬畏,从而时刻警醒自己,依法行使权力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怎么进行宪法宣誓?

先来看看哪些人需要进行宪法宣誓。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我省《办法》,我省各级人大及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任命、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也就是说,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上新选举和任命的“一府两院”的国家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宪法宣誓。

此前,媒体已有报道,在河北省、福建省、新疆自治区的人代会上,新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在我省,1月15日的焦作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为焦作市人民政府市长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同志也进行了宪法宣誓。

那么,宣誓内容是什么呢?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对誓词经过反复审议修改,千锤百炼,最终形成了70个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我省照用这个誓词。可以看出,誓词虽然字数不多,但内涵丰富,分量很重,饱含承诺与担当。

根据规定,如果宣誓人只有一个,宣誓人要把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国旗或国徽诵读誓词。如果是集体宣誓,由一人领誓,领誓人抚按宪法,举拳领诵,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举拳跟诵。诵读誓词后,宣誓人报自己的职务、姓名。当然,这样的场合一定会是非常庄重、严肃的,宣誓人员要求着正装。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启生在1月18日举行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人代会,是我省人代会历史上首次组织拟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宣誓,宪法宣誓的有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河南日报新媒体)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微信分享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