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飘落杨絮中夹杂不少蚜虫 容易飞进眼睛里迷眼

郑州晚报
关注杨柳絮中有虫子?记者昨日调查发现,金水河多棵杨树上确实出现了蚜虫。记者联系管养公司后,他们已经开始喷洒农药进行防治。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员认为,蚜虫对树体危害较大,对市民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喷洒杀虫剂过后的一段时间,如遇下雨天气,不要在树下避雨。
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 文/图
读者来电
乱飞的“毛毛”里
是不是有虫子?
4月12日,本报以《恼人的“毛毛”又来了》为题,报道了市区多个地方出现杨絮、柳絮飞扬的消息。当天,市民周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678说,在金水河和兴华北街交叉口处,有多棵杨树上飘下来的不仅仅是杨絮。“前几天刮大风,还下了一场雨,如果是杨絮早就该掉下来了。几棵杨树上的杨絮,悬挂在那里没有全部落下来,我怀疑杨树上有虫子。”周先生说。
郑州晚报记者随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和兴华北街交叉处的金水河南北两侧,有很多杨树。紧靠兴华北街处,一棵树下停着一辆黑色轿车,上面落了很多成串的杨絮。在引擎盖、前挡风玻璃和车顶上,有一层半透明的东西。记者摸了摸,已经凝固在上面,没有黏黏的感觉。
坐在树旁休息的两位老人说,不可能是虫子。另一位路过的市民则坚称是虫子,且虫子容易飞进眼睛里“迷眼”。
记者调查
杨絮中夹杂小虫 偏爱开花、有嫩芽的植物
一棵杨树下的绿化带内,有大量成串的“毛毛”。记者拿起一串仔细看,发现上面有黑色的小飞虫在蠕动。小飞虫翅膀为透明状,非常小。站在一个石凳上,可近距离观察低矮枝条上的杨树叶。叶子的背面有大量这样的小虫子,还有大量半透明椭圆形的小球球。记者拿一根小枝条敲击这些小球球,小球球马上破裂,并出现微量液体。
这棵“虫树”旁边的几棵杨树上没有杨絮,而紧挨着这棵“虫树”的一棵杨树上也有少量同类虫子。
金水河南岸也有多棵杨树,其中一棵树下有很多成串的杨絮。为了将金水河南北岸两棵有杨絮的杨树进行对比,记者分别选取了每棵树离地最低的3个枝条,并分别从3个枝条上选择3个叶片进行对比,结果是北边杨树的虫害更为严重。
和其他树种对比发现,旁边的柳树上很少能看到这种虫子,但在桃树刚发出的嫩芽上也有。记者发现,在金水河边,蚜虫偏爱开花、有嫩芽的植物。
管养部门
小虫是蚜虫,立即喷洒农药治理
站在远处看河北岸那棵杨絮比较多的杨树,叶片明显比其他杨树稀疏,树头顶部的叶片非常稀少。而旁边其他杨树长势旺盛,叶片泛绿且分布均匀。“这里紧靠金水河,又不缺水,不是虫子对杨树的生长造成了影响,又会是什么原因呢?”一游玩市民说。
记者随即联系金水河(汝河路—兴华街)园林绿化等管养单位。郑州绿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一位张姓负责人很快到了现场。他说,树上的飞虫是蚜虫,他们前一段时间已经喷洒了一次农药防治。
“有一台设备正在维修中,今天上午可先用一台设备喷洒。”张先生立即联系了两位工作人员,用打药机对杨树进行喷洒农药。
他说,金水河边出现的蚜虫也叫腻虫、蜜虫。他们已经发现杨树和其他树种上出现蚜虫的情况,会尽快对所有虫害树喷洒农药。
专家说法
今春干旱少雨,蚜虫易繁殖
去年,网上广泛传播榆四脉绵蚜在绿化树上繁殖的情况,本报也及时进行了报道。此次金水河旁边发现的蚜虫是不是榆四脉绵蚜?昨日下午,记者将上午发现的蚜虫照片传给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的苏卫河。“榆四脉绵蚜容易和杨絮、柳絮混合在一起,形成白色小团,不仔细观察,无法分辨出是蚜虫还是杨柳絮。通过肉眼观看,这次金水河边杨树上出现的蚜虫和榆四脉绵蚜不同,但可断定这次出现的虫子为蚜虫的一种。”他说。
“今年春季干旱、少雨,给蚜虫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当遇到雨水、大风等天气条件下,部分蚜虫也会脱离叶片。”苏卫河说,蚜虫的防治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糖醋酒诱杀,喷草木灰水、辣椒水和照趋光灯等,也可采用喷洒杀虫剂吡虫啉的方法。这种杀虫剂属于低毒、低残留产品。但是,喷洒过后较近一段时间如果遇上下雨天气,市民尽量不要在树下避雨,以免遗留的药液淋在身上造成过敏。
■小知识
别看蚜虫小 已出现2.8亿年
“有研究者认为,蚜虫是一种古老生物,早在2.8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就已出现。”苏卫河说,杨树叶片背部的半透明椭圆形球状物是蚜虫虫卵。这些虫卵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会发育成蚜虫成虫。
蚜虫发生初期在杨树叶片上为害,后期长出膜质翅,开始飞向周围危害其他植物。如不及时防治,蚜虫能使树叶片变色、卷曲,进而影响树木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及其他植物死亡。
蚜虫成虫容易飞进人的眼睛,但这种虫子不携带病毒,飞进眼睛后用清水清洗即可。如果车辆停放在蚜虫繁殖的树下,蚜虫分泌出来的蜜露就会落在车上。蜜露没有腐蚀性,出现这种情况尽快洗车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