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雨季蹚水会染丹毒 专家:腿脚有伤别蹚水
摘要: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暴雨,同时传出“暴雨趟水后市民染上丹毒”的消息。7月8日22时至9日7时,河南新乡也突降特大暴雨。遇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成大家关注的焦点。
传雨季蹚水会染“丹毒”,专家:腿脚有伤别蹚水。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暴雨,同时传出“暴雨趟水后市民染上丹毒”的消息。7月8日22时至9日7时,河南新乡也突降特大暴雨。遇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成大家关注的焦点。
“丹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东方今报记者走访了河南多家医院,并采访了专家及省内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
□东方今报记者 董彩红/文
沈翔/图
[打探]雨季蹚水会染“毒”上身?
最近,全国多地持续暴雨,大街上到处都是积水,市民卷起裤管蹚水步行成了常态。
据媒体报道,南京多家医院有市民蹚过雨水后,下肢出现红斑,还有些肿胀、火灼样的疼痛,并且伴有高烧的症状。对此,南京市中西医综合医院专家提醒,雨季的浑水最好不要蹚,小心惹“毒”上身。
原来,很多蹚水的市民,有的脚上原本就有伤口,长时间泡在污水里,细菌通过皮肤进入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了丹毒。
丹毒听着吓人,是一种区域特殊病还是常见病?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走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在皮肤科遇见了10多个“染毒”的患者。
啥?河南也有此病例?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定传染性?相信很多人看到此处,有些惊慌。
[释疑]“丹毒”是一种常见皮肤病
“丹毒”到底是啥病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西京给大家做了解答。
王西京说,“丹毒”名字上听着吓人,其实就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皮肤病,主要致病菌为一种溶血性链球菌。患者发病后,会有发烧、皮肤表面有烧灼样疼痛等症状,同时这种病又跟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如果体质弱不及时治疗,会引发更严重并发症的,比如败血症等。
王西京主任提醒,“丹毒”并不是“毒”,也不具有大面积高发及传染性。据介绍,在皮肤科门诊,一年四季都会有类似病例。只是在夏季的多雨季节,更加高发。
[提醒]雨天蹚水记着及时冲洗干净
虽然是常见外科感染,这也不能忽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哪些人需要预防?王西京提醒,不仅仅是腿脚有伤口的,老人和孩子更要避免蹚雨水。
因为老人、孩子本就属于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在这个季节更要避免光脚蹚浑水。
同时,一些湿疹、脚癣患者,还有扁桃体正发炎或者身体有其他炎症的人,在暴雨季节都要尽量避免蹚雨水。雨水使细菌泛滥,再加上抵抗力弱的话,很容易染毒上身。
专家特别提醒:雨天蹚水后依然要及时用清水将腿和脚冲洗干净防止感染。丹毒属接触性传染,患者一定记着和家人分开使用脚盆。
■扩展阅读
在暴雨、洪涝灾害季节
还有哪些健康问题要注意?
昨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我省南部地区也因持续强降雨带来汛情。在洪涝灾害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和夏季高温的双重影响下,受灾地区极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
据介绍,洪灾后容易出现的传染病分为三大类:一是肠道传染病,往往以拉肚子为主要症状;二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有持续的发热、皮疹或出血情况;三是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与自然疫源性疾病较为类似。
洪灾过后记着不吃“大席”
洪灾后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腹泻、甲型肝炎等。
这些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虽然可以用特效抗生素收到疗效,但由病毒引起的腹泻病和极易引起暴发流行的甲型肝炎因缺乏特效药物,更需要引起大家重视。
肠道传染病预防原则有哪些?
专家提醒: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来源一般是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往往是进食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发病,苍蝇是常见的传播媒介。因此,针对肠道传染病,必须防止“病从口入”,重点是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熟食品要有防蝇设备;接触排泄物后,应立即洗净手。病人的排泄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劝阻群众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吃“大席”,不搞聚餐。如果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自觉隔离,并积极配合疫情调查以及消杀工作等。
洪灾后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一般为冬春季,洪涝灾害时更要警惕大规模流行。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第一,要做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巩固免疫屏障;
第二,要注意早期隔离治疗病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
第三,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暴发时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预防性服药;
第四,加强室内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并注意手的卫生;
第五,应及时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