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棵500年古树长在了古城门楼上
大河网
关注大河网讯 五百年的柏树见过,那你见过长在城门楼上的古柏吗?
这些年来,去洧川逛大集的远近游客,会惊讶于那棵长在城门楼上的500年树龄的柏树。
这棵柏树,也在为游人们默默讲述着洧川南门到北门“百(柏)里有余(榆)”的典故。
奇景丨城门楼上长了一棵古柏
洧川镇目前有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一处,便是南城门。
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的洧川南城门,如今依然是洧川镇的交通要道,是当地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
洧川镇美食协会会长王水田说,南城门有几大独特之处。
洧川南城门的城垛是“十”字花形,这是区别于其他古城城墙之处。
还有一个独特之处,便是这棵500年历史的柏树。
这棵柏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从南城门门内侧圈中心近顶处的砖缝里长出来的,倾斜着生长,姿态奇特,形如凤凰,枝繁叶茂,经久不衰,堪称一绝。
城门洞上,怎么会长出柏树呢?
王水田说,或许是一场大风将柏树种子吹到了门洞上,或许是一只鸟将含有柏树种子的排泄物拉在了门洞上,柏树便见缝插针,一点点成长,经年累月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大树。
典故丨洧川南门到北门“百里有余”
经过五百年的风风雨雨,这棵古柏已与城门融为一体。
它的庞大的根系,已经渗透城墙,钻入地下,并向四周扩展,延伸到了几十米外的村民家中的地下。
而这,正是它枝繁叶茂的原因。
关于这棵古柏,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王水田说,有一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不少人,便是洧川南门到北门“百里有余”。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过路人问,洧川从南门到北门有多远。当地人回答说,百里有余。
见过路人不信,这个当地人说,南门城楼上有一棵柏树,北门城楼上有一棵榆树,所以南门到北门“百(柏)里有余(榆)”。
如今,北门已经消失,榆树也随之消失。但南城门附近的城墙上,又长出了一棵榆树,依然在向前来游玩的人解释着这个有趣的典故。
洧川,因处于洧水(今双洎河)下游一马平川而得名。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洧川参观游玩,逛洧川大集,吃洧川豆腐,赏洧川非遗。
虽然不是节假日,依然有不少人驱车来到南城门内,站在古柏下面拍照留念。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一处知名的打卡点。
保护丨航空港区给古树摸家底
洧川南门内的这棵柏树,是航空港区较为特殊的一棵古树。
根据了解,航空港区现有纳入国家管理系统的古树98棵,其中一级古树7棵(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29棵(树龄300~500年),三级古树62棵(树龄100~300年)。
航空港区的古树涉及中牟县、新郑市和尉氏县等三县(市),移交档案资料缺失较多。为摸清管理底数,航空港区组织开展了古树情况摸底排查,完成古树名木管理数据年度更新,积极筹划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查清全区古树名木基本情况,为实施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当地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首次争取到上级古树复壮专项资金21万元,用于4棵濒危古树抢救性保护。